[发明专利]燃油燃气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40444.3 | 申请日: | 200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顾利平;陈弘;孙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利平 |
主分类号: | F22B29/02 | 分类号: | F22B29/02;F22B3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187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油 燃气锅炉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具体的说是一种以油、天然气、焦炉煤气等以液体、气体为燃料的燃油燃气锅炉。
(二)背景技术
随着锅炉压力、容量等参数的提高,原来双锅筒“D”形布置的燃油燃气锅炉,由于受锅炉压力的增加,造成锅炉壁厚增加,锅筒需要热处理;由于锅炉容量的增大,导致锅炉体积的增大,这样在铁路、公路上运输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燃油、燃气锅炉向高压力、大容量方向发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力、大容量的燃油、燃气锅炉,在确保锅炉锅筒、集箱能进行单件热处理的前提下,使得锅炉向高压力、大容量方向发展,且运输不会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其包括炉膛、锅筒,所述炉膛是由集箱和水冷壁围成,所述集箱和水冷壁连接形成炉膛辐射受热面,在所述辐射受热面的一侧布置有由集箱和蛇形管束组成的对流受热面,所述对流受热面包括预热、加热对流段、蒸发对流段,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筒只有一个,安装于所述炉膛和所述对流受热面的上方,所述锅筒分别通过连通管与炉膛的集箱、对流受热面的集箱连接相通。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壁包括前墙水冷壁、后墙水冷壁和两侧墙水冷壁,炉膛的炉顶和炉底为两侧墙水冷壁的延伸部分,所述炉膛的集箱包括上集箱、下集箱,上述各墙水冷壁都与所述上集箱、所述下集箱连接相通,锅筒分别通过连通管与所述上集箱、所述下集箱、对流受热面的集箱连接相通;所述对流受热面还包括过热器,所述过热器安装于所述炉膛出口高温段或者布置在蒸发段对流受热面的中温段;所述对流受热面还包括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安装于所述预热、加热段的出口端;所述对流受热面中,所述过热器、蒸发段、加热、预热段、空气预热器串联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之后,锅炉从原来的整体式改为现在可拆装式,这样在满足可以被热处理的前提下,锅炉的体积可以做得较大,运输不会受到限制,可以向高压力、大容量方向发展,从而避免了现有燃油燃气锅炉的不足之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单回程对流受热面的布置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的双回程对流受热面的布置俯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本发明包括炉膛1、锅筒4,炉膛1是由集箱和水冷壁围成,集箱和水冷壁连接形成炉膛的辐射受热面14,在辐射受热面14的一侧布置有由集箱和蛇形管束组成的对流受热面6,对流受热面6包括预热、加热对流段12、蒸发对流段11,锅筒4只有一个,安装于炉膛1和对流受热面6的上方,炉膛1的集箱包括上集箱、下集箱,上述各墙水冷壁分别与上集箱、下集箱连接相通,图1、图2中未具体表达集箱,锅筒4分别通过连通管3、5、2与上集箱、下集箱、对流受热面的集箱连接相通,形成自然循环的水循环回路。所述水冷壁包括前墙水冷壁、后墙水冷壁和两侧墙水冷壁,炉膛炉顶和炉底为两侧墙水冷壁的延伸部分;对流受热面6还包括过热器10,过热器10安装于炉膛1出口高温段(见图3、图4)或者布置在蒸发段11对流受热面的中温段;对流受热面6还包括空气预热器13,空气预热器13安装于预热、加热段12的出口端。对流受热面6中过热器10、蒸发段11、加热、预热段12、空气预热器13串联连接,当然对流受热面6可以根据锅炉的具体形式选用过热器10、蒸发段11、加热、预热段12、空气预热器13等全部组件或相应的部件。过热器10(只有过热蒸汽锅炉才有),蒸发段11,预热、加热段12,空气预热器13中各受热面的烟气走向排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图1中8为炉膛辅助受热面。
图1中对流受热面6的布置,可由图3、图4具体化体现,单回程、双回程根据对流受热面6的长短而定,由于锅炉的大小是固定的,当对流受热面6较长,对流受热面就必须为弯曲,如此形成双回程。在框架炉膛1的侧后部布置有炉膛烟气出口烟窗9,高温烟气由此进入对流受热面6。对流受热面6布置在炉膛的单侧,通过强制循环的水循环方式,使得水进行汽水分离,蒸汽由顶部排出,水流进入炉膛进行自然循环加热蒸发,过热器的作用是把分离出来的蒸汽进行进一步加热,把蒸汽从饱和温度加热提高到额定的过热温度,7为燃烧器、15为烟气出口、16为冷空气进口、17为热空气出口。
本发明采用组装方式,锅筒、炉膛、对流管束、过热器等各受热面组成各组装大件,现场通过导管连接。这样在确保锅炉锅筒、集箱能进行单件热处理的前提下,可以加大锅炉的容量,运输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利平,未经顾利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0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