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030451.5 | 申请日: | 2006-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翁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C09K8/58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 地址: | 200235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物 表面活性剂 采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采油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采油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有益活动如降解原油和/或代谢产物如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醇等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采油技术。
根据微生物采油作用机理不同,可以对微生物采油的矿场应用类型分为:微生物强化水驱,周期注微生物采油,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地层,微生物清蜡和降低重油黏度等。从已知的采油机理可知微生物提高采油率是一种多用途的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解决原油渗透率低、扫油效率低、流度比不利、气锥进、水锥进、圈闭渍及结蜡结垢等问题,具体到各种工艺,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又有所不同,不同的工艺设计可以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这给油田操作者提供了广泛而多样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菌种的代谢产物不尽相同,同一菌种代谢不同营养物的产物也不尽相同,故不同菌种的作用机理有所不同。同一菌种的作用机理往往不止一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微生物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直接作用即微生物以长链烃的为碳源生长,降解原油,降低原油粘度。间接作用即细菌的代谢产物与原油或岩层作用,乳化原油提高其流动性。细菌的代谢产物除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外还有生物聚合物、有机酸、有机醇、气体等。生物表面活性剂尤其引起注意,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工作。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能大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代谢产物,一般包括糖脂、氨基酸脂、磷脂、脂肪酸等。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是乳化烃类,形成水包油乳状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岩石的亲水性能,从而提高原油的可流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方法,该种采油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液来降低油的黏度,出油率高,方法简单易于实施。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过程一般分为发酵、分离提取、产品纯化等3步,工业生产上后两步的费用较高,约占总生产成本的60%~70%。三次采油对产品的要求较为粗放,把发酵液直接注入地下可大大降低生产费用,而且生物表面活性剂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污染。把含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液用于三次采油是比较合适的途径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方法,该方法是:将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假单胞菌SP27)的发酵液作为采油用剂,直接投入油层。
上述菌种的培养基配方如下:
筛选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酵母粉5g、NaCl 5g、绵羊血5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0.5g、酵母粉0.5g、尿素0.5g、(NH4)2SO40.5g、KH2PO45g、MgSO4·7H2O 0.2g、NaCl 0.1g、蒸馏水1000mL、pH7.5;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37℃、200r/min振荡培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用胜利油田河口大35块7211井原油进行试验,50℃粘度1019mPa·s。SP27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降粘非常有效,完全适应胜利油田的地层条件(温度、pH、矿化度)。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较,发酵液的适用范围广泛,性能优良而且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将发酵液直接用于三次采油的前景乐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所说的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方法,该方法是:将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假单胞菌SP27)的发酵液作为采油用剂,直接投入油层。
采用的菌种
从胜利油田井口土壤中分离出的假单胞菌种,其大部分生化性质与《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的假单胞菌相同,命名为SP27,本实验室已经冷冻干燥保存。
培养基
(1)筛选培养基[3]:牛肉膏3g;蛋白胨10g;酵母粉5g;NaCl5g;绵羊血5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2)发酵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0.5g;酵母粉0.5g;尿素0.5g;(NH4)2SO40.5g;KH2PO45g;MgSO4·7H2O 0.2g;NaCl 0.1g;蒸馏水1000mL;pH7.5。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37℃、200r/min振荡培养。
实验原油
胜利油田河口大35块7211井原油,50℃粘度1019mPa·s。
以上研究表明,SP27菌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原油的乳化降粘非常有效,完全适应胜利油田的地层条件(温度、pH、矿化度)。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较,发酵液的适用范围广泛,性能优良而且可生物降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将发酵液直接用于三次采油的前景乐观。SP27的培养基、生长条件等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