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银杏酸的复合杀螺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27601.7 申请日: 2006-06-12
公开(公告)号: CN101088339A 公开(公告)日: 2007-12-19
发明(设计)人: 潘家祜;毛佐华;俞培忠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
主分类号: A01N59/20 分类号: A01N59/20;A01P9/00;A01N37/06;A01N37/48
代理公司: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桂琴
地址: 20043***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银杏 复合 杀螺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生物农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银杏酸的高效低毒的杀螺制剂,主要用于杀灭 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

背景技术

血吸虫的毛蚴侵入螺体后可以发育成母胞蚴,从而在螺体中成千上万倍地增殖,不断产 生出尾蚴于水中或潮湿土表,以至感染人和其他动物,如此周而复始促成了血吸虫病的蔓延 和扩散。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O.hupensis)是传播我国广为流行的血吸虫病的唯一 中间宿主。消灭钉螺可切断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所以,杀灭钉螺是国际公认的防止血吸虫 病的重要措施。

血吸虫病流行于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2001年WHO估计,全球感染血吸虫病的 人口约为2亿人,有6亿人口受到威胁,有76个国家受影响,其中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 家,该疾病已严重危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我国曾经对血吸虫病进行过大 规模防治,使该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由于某些原因,血吸虫病开始反弹。 2004年我国《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指出,现仍有7个省、110个县 有血吸虫病流行,血吸虫病患者约为84.3万人。流行区总人口约为一亿人,有螺面积达 3787km2。例如,湖南洞庭湖湖区几乎均有钉螺,已禁止游泳,沿湖的岳阳、常德、益阳地 区均是重灾区。因此,对血吸虫病的防治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化学灭螺仍然是消灭或减少血吸虫病感染和传播的最快捷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迄今,使用化学合成杀螺剂是控制钉螺的主要手段。五氯酚钠曾被许多国家使用,灭螺 效果好,但对非靶生物,尤其是鱼虾养殖类具广谱毒性,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早已被 国际社会列为禁用品。氯硝柳胺(Niclosamidum)灭螺效果很好,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推荐使 用的杀螺剂,但价格昂贵,在发展中国家大面积使用受到限制;它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毒性 大,被禁止在有水生生物的养殖水域使用,从而在应用范围上受到限制。而且,它不能有 效防止钉螺的上爬,以逃逸杀伤,并还可导致靶生物的抗药性增高。

鉴于化学合成杀螺剂的弊端,国际社会对研发天然、植物来源的杀螺剂给予了极大关 注。因此,研究开发灭螺效果好、成本较低、可生物降解的新型灭螺剂具有其必要性和紧迫 性。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曾从薯蓣植物根茎中提取制备了DZ植物杀螺剂,(中国专 利号:ZL97109214.1)。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我国的珍贵树种,我国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银杏 叶、果均能入药。银杏叶中的银杏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的 疗效,以其为主要药效成分开发成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已成为国 际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植物药。目前,我国对银杏叶提取物的利用除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 求外,还以浸膏原料出口国外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银杏酸为一类烷基或烯基酚酸类化合物,是银杏中除黄酮、内酯之外的另一类活性成 分,存在于银杏叶和外种皮中。因银杏酸在口服制剂中可对机体产生致敏和细胞毒作用, 在标准制剂中受到严格控制,需在提取、制备过程中加以除去。因而,以往银杏酸一直被 作为废弃物丢弃。

银杏酸占银杏叶干重的1~2%,占银杏外种皮(干)的3~5%。我国年获取银杏叶浸 膏量达200吨,在银杏叶浸膏量中银杏酸含量约为2.2%,即从银杏叶浸膏中去除的银杏酸 总量约为4.4吨。而每年丢弃的银杏果实外种皮(干)达1.2万吨,其中含银杏酸约420吨。 由此可知,每年有相当量(400余吨)的银杏酸被丢弃。对银杏酸研发,可对银杏叶和外 种皮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的含银杏酸的复合杀螺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主 要用于杀灭血吸虫病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

本发明银杏酸杀螺剂以银杏酸为主药,与氯硝柳胺、铜离子以及辅料按下述重量百分比 的科学配伍组成复合杀螺剂,银杏酸:20~50%,氯硝柳胺:0.1~10%,硫酸铜:0.01~1%, 余为辅料。

所述的银杏酸为银杏酸总提物;氯硝柳胺为WHO认可的杀螺剂;铜离子为杀螺增效 剂,其通过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7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