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物“零变形”智能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6394.3 | 申请日: | 200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1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薛伟辰;罗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0 | 分类号: | G05B13/00;G05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宁芝华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变形 智能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中建筑物“零变形”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土木工程结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其它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导致楼板变形甚至断裂,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安全隐患,给使用者带来精神恐慌。一般常用的处理手段是:改造、加固或者推倒重建。而这样的一系列过程,一方面要花费很高的经济代价,另一方面加固改造周期较长,居住者大都需要搬迁,由此带来工作生活的诸多不便。怎样才能使建筑结构处于可控的、最佳的受力状态,并随时将变形调整为零,是研究者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零变形”智能控制系统,这种设计理念的关键在于:将智能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应用于建筑结构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控主体结构的内力状态,控制主体结构的变形,使其始终处于一种“零变形”状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建筑结构物上安装监测仪,将测得的形变、内力状态信息反馈给智能控制系统,经智能控制系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后,适时发出指令,指挥驱动装置对驱动力源施加驱动力,驱动力源采用新型的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这种驱动材料除了具有一系列的“S”行为特性,如选择功能(Selectivity)、自我诊断功能(Self-diagnosis)、自我调节功能(Self-tuning)、自我恢复功能(Self-recovery)、自我修复功能(Self-repair)、灵敏性(Sensitivity)、耐久性(Survivability)等外,同时还具有区别于一般金属材料的特性,如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简称SME)、相变超弹性(Super-Elasticity,简称SE)和伪弹性性能(Pseudo-elasticity,简称PE)、弹性模量温度变化特性以及高阻尼特性等。通过驱动装置(可调直流电源、热蒸汽等)对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激励,并利用温度测量装置对驱动力源的温度进行监测,当达到设计温度时,智能控制系统主动关闭驱动装置,利用其材料特性,主要是形状记忆效应和相变超弹性伪弹性性能,使其在受限回复状态下产生强大的回复力,利用该回复力改变主体结构的受力状况,并控制主体结构的变形使其始终处于一种“零变形”状态。
建筑物“零变形”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体结构,在主体结构上连接有驱动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
驱动系统包括驱动力源、驱动装置、热电阻片、温度测量仪、智能锚固装置;驱动力源布置在主体结构的体外,两端由智能锚固装置与主体结构锚固,驱动装置通过导线与驱动力源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用于实现对驱动力源的驱动,热电阻片固定在驱动力源上,与温度测量仪连接;
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受力状态监测仪、计算机控制系统,受力状态监测仪安装在主体结构的控制截面处,经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驱动系统连接,形成闭和的控制环,计算机通过对受力信息的分析处理和传递,指挥驱动系统动与非动。
主体结构可以是预应力结构,也可以是非预应力结构。
驱动力源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其形状可以是直线、折线或曲线。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主体结构、2.热电阻片、3.箍筋、4.驱动力源、5.驱动装置、6.温度测量仪、7.智能锚固装置、8.受力状态监测仪、9.计算机控制系统、10.转向块、11.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63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