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产金属和/或金属半成品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8592.3 | 申请日: | 2005-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8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M·施米特;J·申克;F·豪詹伯格;J·斯托克金杰;J·沃尔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浦项钢铁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14 | 分类号: | C21B13/14;C21B13/00;F27D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赵辛 |
地址: | 奥地***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产 金属 半成品 方法 设备 | ||
1.用于生产金属和/或金属半成品、尤其是生铁和/或生铁半成品的方法,其中特别成细小微粒状的、至少部分还原的含金属的原料在使用气动输送的情况下借助于输送气流以由原料和输送气流形成的介质流的形式引入熔炼设备、特别引入熔化汽化器中以进行进一步加工,其特征在于,在分离输送气流后并且在分成部分量的情况下在至少两个加料点上实现原料的加料,其中将部分量的原料相互独立地并且连续地或者以堆的方式引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离输送气流前,将介质流分成至少两个部分介质流,分别将部分输送气流分离并且将部分量的原料引入。
3.按权利要求1到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过程自身的气体、特别是从熔炼设备出来的过程气体作为输送原料的输送气体。
4.按权利要求1到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过程外部的气体、特别是氮气作为输送原料的输送气体。
5.按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过程自身的气体还使用另一种输送气体作为输送原料的输送气体。
6.按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开的输送气流或者说至少一个部分输送气流在气体净化后必要时连同从熔炼设备出来的净化了的过程气体一起引入处理反应器。
7.按权利要求2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有目的地输出分离的部分输送气流实现部分量的原料的有控制的加料。
8.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或者说其部分量在加入熔炼设备前在存储容器中进行中间存储。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原料或者说其部分量进行压力加载。
10.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除了原料,将至少一种含金属的附加料和/或至少一种添加剂引入熔炼设备。
11.用于生产由尤其成细小微粒状的含金属的原料制成的金属和/或金属半成品、尤其是生铁或者说生铁半成品的设备,该设备具有用于进一步加工原料的熔炼设备(12)、尤其是熔化汽化器,以及借助于输送气流气动输送原料的装置(3),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分离输送气流的分离装置(13)、用于将原料分成至少两个部分量的分开装置(10)以及用于将原料有控制地加入熔炼设备(12)的加料装置(15,16a,16b,48)。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开装置(10)适用于将由原料和输送气流形成的介质流分成至少两个分别由部分量的原料和部分输送气流形成的部分介质流。
13.按权利要求11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开装置(10)可以通过管道(11)与用于气动输送原料的装置(3)连接并且/或者通过至少两根、尤其是六根管道与熔炼设备(12)连接。
14.按权利要求1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气动输送原料的装置(3)可以通过至少一根管道(24)与处理反应器(1)连接。
15.按权利要求1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气动输送的装置(3)在输送方向上看基本上指向上。
16.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部分介质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用于将部分量的原料与部分输送气流分离的分离装置(13),尤其是旋风分离器。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管道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分离装置(13)与用于引入原料的熔炼设备(12)连接,必要时与用于净化输送气流的气体处理装置(21)、尤其是湿净化装置连接,并且与分开装置(10)连接。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分离装置(13)和气体处理装置(21,22,23)之间的管道(17)具有用于控制部分介质流的控制阀(18)。
19.按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净化从熔炼设备出来的过程气体,所述气体处理装置(21,22,23)可以通过管道与从熔炼设备出来的过程气体排出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浦项钢铁公司,未经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浦项钢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859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