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39725.0 | 申请日: | 2005-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1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光藤英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7/10 | 分类号: | F02M37/10;F02M3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燃料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二轮摩托车等车辆上的从燃料箱向内燃机的 燃料供给系统供给燃料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车辆、尤其是二轮摩托车,需要在燃料箱内的燃料余量很 少时,即使由于车辆的加减速或姿态变化而燃料的液面变化,也要不 受其影响地可靠地由燃料泵吸入燃料,向燃料供给系统供给。当前, 作为其对应的一个例子,存在以下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其将上部敞 开的杯状件安装在燃料箱底部,在燃料箱中设置直径小于杯状件内径 的开口,通过该开口,将燃料泵的主要部分及燃料吸入过滤器插入杯 状件中。该现有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即使由于车辆加减速或姿态 变化而燃料液面变化,也能够通过燃料箱开口边缘而限制残留在杯状 件中的燃料向燃料箱内流出,燃料泵吸入残留在该杯状件中的燃料, 向燃料供给系统供给(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另外,当前,存在将从调节向喷嘴供给的燃料压力的压力调节 器排出的剩余燃料,经由返回通路引导到燃料泵的吸入过滤器附近的 装置,但如果在该剩余燃料中含有较多气泡,燃料泵吸入该燃料,则 向内燃机供给的燃料会由于该气泡而断续,产生所谓的内燃机的喘息 现象。该现象尤其在燃料容易沸腾的高温下的使用中表现显著。因此, 作为采取了其对策的另一现有装置的例子,存在以下的车辆用燃料供 给装置,其在剩余燃料的排出口附近配置由海绵状过滤器构成的燃料 吸附部件,将燃料和气泡分离,使燃料泵不会吸入气泡(例如,参考 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0-72074号公报(第4页左栏第28行~第 39行)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93794号公报(第3页右栏第22行~第 34行)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中,因为具有 从燃料箱底部进一步凸出的杯状件,所以有时会受到例如内燃机的布 局等的限制。另外,因为需要杯状件等,所以成为阻碍装置本身的轻 量化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如果不设置杯状件而要在燃料箱内对应 液面变化,则必然需要实施储存燃料的措施,即必须按照专利文献2 所述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的方式设置燃料吸附部件,成为成本增加 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装置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 得到一种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其即使没有从燃料箱底部凸出的杯状 件,也能够跟随燃料的液面变化,同时通过简单的部件结构实现从燃 料供给系统返回的剩余燃料的气液分离,并再次经由吸入过滤器将该 燃料向燃料泵供给。
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其具有:燃料泵,其经由 过滤器吸入燃料箱内的燃料,向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供给;燃料保 存室,其保存从前述燃料供给系统返回的剩余燃料;过滤器收容室, 其收容前述过滤器;以及连通单元,其将前述燃料保存室和前述过滤 器收容室连通,使保存在前述燃料保存室中的燃料向前述过滤器收容 室流通。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因为将从燃料供给系统返 回的剩余燃料保存在燃料保存室中,并利用连通单元使得保存在前述 燃料保存室内的燃料流入过滤器收容室,所以即使由于车辆姿态变化 等而成为燃料泵无法经由过滤器吸入燃料箱内的燃料的状态,也能够 使得燃料从燃料保存室流入过滤器收容室,无障碍地将燃料向内燃机 的燃料供给系统供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 设置在燃料箱内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的剖面 图。
图3是从沿图2的A-A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4是从沿图2的B-B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 置的动作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的剖面 图。
图7是从沿图6的C-C线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 (以下称为燃料供给装置),设置在作为车辆的二轮摩托车的燃料箱 内部的状态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97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