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部存储装置及其电源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34734.0 | 申请日: | 200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裕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G06F3/08;G06F1/2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部 存储 装置 及其 电源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部存储装置,特别涉及包括串行ATA接口的外部存储装置的电源管理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价格低廉的ATA(高级技术附加装置)和ATAPI(高级技术附加数据包接口)接口作为外部存储装置的接口已经广泛普及。在采用了ATA或ATAPI的情况下,主装置通过询问定期监视外部存储装置的状态和发生了的事件等。
[0003]在采用了ATA或ATAPI的情况下,基本上由主装置指示,使外部存储装置的模式转移到低功耗模式。这是因为ATA和ATAPI接口中没有以异步从外部存储装置向主装置通知在外部存储装置中发生了的事件这一功能,外部存储装置不能靠自己的判断将模式转移到低功耗模式。若外部存储装置靠自己的判断转移到低功耗模式,外部存储装置就不能接收来自主装置的数据包命令了,有不能接收主装置的指示恢复到通常工作模式之虞。因此,若要实现包括ATA或ATAPI接口的外部存储装置的、有效的电源管理,就得解决如何向处于低功耗模式的外部存储装置通知来自主装置的指示、如何使外部存储装置恢复到通常状态这些课题。
[0004]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在现有技术中,ATA或ATAPI接口电路中的命令数据包自动接收顺序电路当ATA或ATAPI接口电路处于待机状态或休眠状态时接收来自主装置的数据包命令,发生用以接收命令数据包的顺序信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在外部存储装置(光盘装置)处于半停止状态时,从ATAPI总线抽出主装置所发出的复位信号,再按照该抽出的信号使光盘装置恢复到通常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另一方面,近年来,串行ATA接口作为外部存储装置的接口在逐渐普及。串行ATA规格,是将在ATA及ATAPI规格中采用的并行传输方式改变为串行传输方式的。因为串行ATA规格利用低电压差分信号进行数据传输,所以与采用了并行传输方式的ATA和ATAPI接口相比抗噪声性更优良,更适于高速化。而且,在串行ATA规格中还有由外部存储装置本身进行的功耗控制功能、和以异步从外部存储装置向主装置通知外部存储装置的状态的功能(AN:异步通知)等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1843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318646号公报
[0006]在采用了ATA或ATAPI接口的情况下,若在未从主装置接收转移到低功耗模式这一命令要求的状态下包括接口部分在内完全转移到低功耗模式,就不能对来自主装置的询问进行回应,难以使外部存储装置的模式从低功耗模式恢复到通常工作模式。因此,ATA及ATAPI接口不能根据外部存储装置的状态适当地控制功耗,因而原理上难以实现接口部分的节电化。但是,ATA及ATAPI规格采用的是并行传输方式,接口部分不需要包括功耗较大的模拟电路。就是说,接口部分的功耗比较小。因此,在要实现包括ATA或ATAPI接口的外部存储装置的低功耗化时,接口部分的功耗基本上不成问题。
[0007]在采用了串行传输方式的串行ATA接口的接口部分中,使用功耗较大的高速模拟电路。因此,若要实现串行ATA接口的低功耗化,就得充分考虑接口部分的功耗。
[0008]如上所述,在串行ATA规格中包括由外部存储装置本身进行的功耗控制功能。但是,串行ATA规格尚未决定下述事情,即:外部存储装置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怎样转移到低功耗模式,之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怎样恢复到通常工作模式。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课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为外部存储装置,特别是为包括串行ATA接口的外部存储装置提供一种对低功耗工作很有效的电源管理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47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