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肝炎重症化的监控药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4010.6 | 申请日: | 2005-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2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淳;油谷浩幸;岩成宏子;大口正夫;佐藤广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英仙蛋白质科学;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3 | 分类号: | G01N33/53;G01N33/574;C12N15/09;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炎 重症 监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肝炎重症化的监控方法和该监控药。
背景技术
已知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称为肝癌),多数是B型和C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从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后发病。在病毒感染者中,特别是C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向肝癌的转变率高,近年也有发病增加的趋势。作为肝癌的治疗方法,进行肝切除、经皮的局部疗法(射频消融疗法、乙醇注入疗法等)、肝动脉栓塞疗法(TAE)、持续动脉注射化学疗法、放射线疗法等,但大多不能达到完全治愈。因此,出于在肝癌转变阶段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除去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的目的,近年开展通过各种抗病毒剂和各种干扰素的开发和临床应用、防止向肝癌转变的治疗。
现在,作为肝脏异常的检查,广泛使用AST(GOT)、ALT(GPT)和γ-GTP(γ-谷氨酰转酞酶),此外,也使用TP(血清总蛋白)、A/G比(白蛋白/球蛋白比)、UA(尿酸)、T-Cho(总胆固醇)、TTT(麝香草酚浑浊试验)、ZTT(硫酸锌浑浊试验)、LDH(乳酸脱水酶)、ALP(碱性磷酸酶)、chE(胆碱酯酶)作为肝脏异常的指标。如此通过大量的检查,诊断肝脏异常,还通过病毒检查和活组织检查诊断向炎症、纤维化(filamentation)和癌化的发展程度。
病毒感染、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然后向肝癌的转变,现状是由各种标示的检查和活组织检查诊断向纤维化和癌化的转变。该措施对患者的负担大,不仅在医疗经济上存在问题,而且为了得到确实的医疗指导,也希望开发能够简便地预测肝癌发病的方法。
作为存在于细胞表面上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proteoglycan)的新家族,报告了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lypican)家族的存在。迄今为止,作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家族的成员,报告了6种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2、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4、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5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6)的存在。该家族的成员,具有均匀尺寸(约60kDa)的核蛋白质,共同具有特异地保持良好的半胱氨酸序列,由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与细胞膜结合。
已知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发生的细胞分裂及其图案的控制深切相关。已知GPC3在血液中分泌,由非专利文献1暗示在第358号氨基酸和第359号氨基酸之间受到裂解,如果在还原条件下进行SDS-PAGE,就会分成第1~358的断片(N端)和硫酸乙酰肝素链加成、巨大分子化的第359~580的断片(C端)。
另一方面,大量在肝癌细胞中发现GPC3基因,可知GPC3基因具有能够作为肝细胞癌标示而利用的可能性。并且,作为由测定GPC3诊断肝癌的方法,现在已知有专利文献1~3和非专利文献2。
在现有的GPC3测定药中,在使用识别GPC3的C端部位的抗体的专利文献1中,有肝癌的阳性率为53%、正常人和慢性肝炎在检出界限以下、肝硬化为5%的记载,在使用识别N端C端裂解附近部位的抗体的专利文献2中,有肝癌的阳性率为40%、正常人和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为0%的记载。另一方面,在使用识别N端部位的抗体的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肝癌TAE后的阳性率是73%、肝癌手术例是53%,因为与肝硬化有差别,所以可以有效地作为肝癌的诊断药。但是,GPC3在肝癌发病前如何变化则是完全未知的。
专利文献1:WO 03/10042
专利文献2:WO 2004/018667
专利文献3:WO 2004/038420
非专利文献1:J.Cell.Biol.,163(3):625-35.2003
非专利文献2:CANCER RESEARCH 64,1-6,April 1,20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肝炎重症化的方法。
本发明人开发不识别C端部位和N端C端裂解附近部位、而是识别N端部位的新抗体,测定肝癌发病前阶段的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GPC3浓度。测定该测定体系的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GPC3浓度,结果,截断值(cutoff value)为0.4的阳性率在正常人中是1.5%,但在慢性肝炎患者中显示36%、在肝硬化患者显示51.4%的高值。另一方面,肝癌患者是51%的阳性率。并且,对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检查免疫染色,结果,在增殖肝细胞中显示阳性。由此发现,新的本GPC3测定体系不是肝癌的诊断药,而是从肝炎和肝硬化向肝癌转变的预测药,即,能够有效地作为肝炎重症化的监控药,本发明得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英仙蛋白质科学;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未经株式会社英仙蛋白质科学;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4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