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脾胃阳虚型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02113190.2 | 申请日: | 200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387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神鹿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78 | 分类号: | A61K35/78;A61P1/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宣圣义 |
地址: |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脾胃 阳虚 萎缩 胃炎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中药复配制剂,特别是一种治疗脾胃阳虚型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炎病,由于其胃癌的转化比例较高,故往往被看作是胃癌的前期病变。因此,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疾病。按照中医“辩证施治,阴平阳秘”的理论,萎缩性胃炎可辩证分型为脾胃阳虚型和脾胃阴虚型。脾胃阳虚型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断标准是:脾胃虚寒型胃痛、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闷、纳呆食少、大便稀溏、舌淡或有齿印、脉细。目前,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品很多,如摩罗丹、复胃春、三酒胃泰等,虽然对萎缩性胃炎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没有进行辩证分型论治,故难以对症下药,因此,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不高。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中医“辩证用药”,“对症下药”的理论,对慢性胃炎进行辩证分型论治,提供一种疗效显著、稳定、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脾胃阳虚型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脾胃阳虚型萎缩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重量百分比为:
党参6-12 肉桂2-8 砂仁1-7 补骨脂6-12
黄芪6-12(蒸) 附子(制)4-10 白术(炒)6-12
山碴(炒)8-14 肉苁蓉(制)6-12 山药6-12
乌梅8-14 陈皮4-10
制剂中党参、黄芪、山药、益气扶正为主药,可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修复胃粘膜,对萎缩腺体有恢复作用。白术可抗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胆汁返流,增强扶脾益胃之功。乌梅、山楂生津助消化,双向调节胃酸分泌功能。肉桂、肉苁蓉、附子等形成补阳方,以起到脾肾互补作用,对高龄或久病肾气衰者尤为合适。
本制剂按常规生产工艺,可分别制成胶囊和冲剂两种剂型,以便服用。
本制剂具有抗炎镇痛、温补脾胃、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之功,对胃粘膜及抗胃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保护作用,对福氏佐剂引起的胃炎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使胃粘膜糜烂、慢性炎细胞浸润、充血等病变程度减轻或发生率减少,减轻和恢复胃腺体萎缩,改善胃泌酸,促进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增强胃动力,增强和恢复免疫力。
经对临床明确诊断为脾胃阳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服用本制剂的胶囊和冲剂(其用药量及其含生药量相当)。胶囊组30例,其中萎缩性胃炎17例,有9例观察半年,浅表性胃炎1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冲剂组30例,其中萎缩性胃炎18例,有8例观察半年,浅表性胃炎12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7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10年。其症状总疗效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神鹿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神鹿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31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塔水位节能型全自动控制器
- 下一篇:用于长距离中心枢转灌溉系统的校直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