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调整腔、具有该腔的喷墨记录头和使用该喷墨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02105401.0 | 申请日: | 2002-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370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25 |
发明(设计)人: | 但马裕基;小泉宽;山中昭弘;前田浩行;后藤显;河野健;渡部格生;山口武士;饭岛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B41J2/13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金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调整 具有 喷墨 记录 使用 设备 | ||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蒸气压力的弹性变形体、使用该变形体的蒸气压力调整腔、具有蒸气压力调整设备的喷墨头和具有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当喷墨时用于调整喷墨头内液体腔内所生成的负压压力的蒸气压力调整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打印机的记录方法中,通过从排放孔(喷嘴)中排出油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文字或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是一种非撞击记录方法,能够保证高密度地高速记录,从而被广泛地应用。
一种通用的喷墨记录设备包括喷墨记录头、一种用于驱动具有喷墨记录头的滑架的装置、一种用于传送记录介质的装置和一种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器。这种通过使滑架运动而执行记录的操作被称作串型。另一方面,仅传送记录介质而不使记录头运动而进行记录的方式被称作行类型。在这种行类型喷墨记录设备中,喷墨记录头具有多个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喷嘴。
由于从喷嘴中喷出墨滴,喷墨记录头包括一能量生成装置,其生成被施加到喷嘴内的油墨上的排放能量。作为能量生成装置,可以使用下述任何一种部件,即使用一种诸如压电元件的电能-机械能转换部件、使用一种诸如热阻的电-热转换部件或使用一种电波-机械转换部件或一电波-热转换部件,用于将电波转换成机械震动或热。在这些部件中,通过利用热能而喷出墨滴的方式可以高密度地设置喷嘴,确保高分辨率的记录。具体地说,与使用电能-机械能转换部件相比,使用电-热转换部件作为能量生成元件的喷墨记录头更容易按比例缩小,此外,当使用具有先进技术和当前半导体制造领域中改进的可靠性的IC技术或的微处理技术以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时,可以获得高密度、容易制造和降低的制造成本。
为了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油墨,采用所谓的头罐一体化方式,即容纳油墨的容器和喷墨记录头被整体形成;所谓的管供应方式,即油墨罐通过管与喷墨记录头连接;所谓的凹进方式(pit-in),即相对于记录头而独立地设置油墨罐,使喷墨记录头移向油墨罐并按需要连接它们,并从油墨罐向喷墨记录头供应油墨。
如果增加油墨罐的容量以减少更换油墨罐的频率,油墨罐的重量被增加,认为施加到滑架上的负载增加,因而在串型喷墨记录设备的头罐一体化方式中不优选这种方法。因而使用大容量油墨罐的串行喷墨记录设备通常采用管供应方式或凹进方式。在这些方式中,由于凹进方式要求在供应油墨期间停止记录操作,最好采用可以长期操作的管供应方式。
下文结合图10A-10B介绍管供应类型喷墨记录设备的油墨供应系统。
图10A-10B中所示的油墨供应系统包括一包含油墨309的主罐304、一可拆卸地安装在主罐304上的油墨供应装置305和一通过供应管306与供应装置305相连的记录头。
供应装置305具有一油墨腔305f。通过一大气孔305g,油墨腔305f敞开,同时油墨腔305f的底部与供应管306相连。油墨供应装置305也具有中空油墨供给针305a,其底端位于油墨腔305f内,上端从油墨供应装置305的上表面突出,中空油墨供给针305a的下端比大气相通针305b的下端低。
在油墨罐304的底部具有两个具有用于封闭主罐304的橡胶塞的接头,主罐304具有一种独立的密封结构。当将主罐304安装到油墨供应装置305上时,油墨供给针305a和大气层相通针305b分别通过接头插入主罐304内。由于如上所述那样设定中空油墨供给针305a和大气相通针305b的下端位置,主罐304内的油墨通过油墨供给针305a被供应到油墨腔305f内,通过大气相通针305b将空气引入主罐304内,以补充主罐304内压力的降低。如果向油墨腔305f所供应的油墨向上到达这样的高度,即大气层相通针305b的下端被浸泡在油墨内,不再向主罐304内引入空气,从而停止从主罐304向油墨腔305f供应油墨。
记录头301具有作为油墨容器用于积聚恒定数量油墨的辅助罐301b、其内设置了多个用于喷出油墨的喷嘴的油墨排放装置301g和一将辅助罐301b连接到油墨排放装置301g的油墨流动通道301f。在油墨排放装置301g中,喷嘴具有向下畅通的通道,向下排放油墨。在每个油墨排放装置301g中,安装了上述能量生成装置。辅助罐301b位于油墨排放装置301g的上方,供应管306位于油墨排放装置301g的上方并与辅助罐301b相连。在辅助罐301b和流动通道301f之间设置一具有细网眼结构的过滤器301c,以阻止由于油墨内的微小杂质没有被过滤而进入油墨排放装置301g所引起喷嘴的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5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