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件构建支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02103398.6 | 申请日: | 200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369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9-18 |
发明(设计)人: | 渡濑慎一郎;金地克之;野村圭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6F13/10 | 分类号: | G06F13/10;G06F9/44;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件 构建 支持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用于支持软件程序构建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更确切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将多个软件构件及一个包括多个软件构件的组合的复合构件连接在一起从而支持软件程序构建的系统,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作为这种类型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为人所知的是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来定义软件程序结构的CASE(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
在这种CASE工具中,一个待构建的软件程序中的每个处理部分(软件构件)通常被表示为一个图标,这样这些图标可以被用线连接起来以定义该软件程序的结构(多个软件构件间的处理流程)。
如上所述,在传统CASE工具中,是可以通过图形表示,即图标间的线连接关系来定义软件程序的结构的。因此可以用一种为人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构建软件程序的操作,并且也就可能相对简单地来管理软件程序的构建。
但是,在上面所述的传统CASE工具中,如果待构建的软件程序的规模增大到使得结构变得复杂时,图形表示不可避免地也非常复杂,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由于规模不断累积会难于把握整个软件程序的结构。另外,如果难于把握软件程序的结构,另一个会出现的问题就是难于管理和重用以这种方式构建的软件程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消除前面所提到的问题并提供一种不管软件程序的规模如何都能有效地构建,管理和重用待构建的软件程序及包含多个软件构件的复合构件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方法和程序。
为了实现前面提到的及其他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将提供一种通过连接多个软件构件来建立软件程序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接收外部指令的接口部件;及一个复合构件设置部件,它将根据通过接口部件获得的指令来设置作为一个单一复合构件而相互关联的多个软件构件。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中,复合构件设置部件最好包含一个用来设置该复合构件端子的端子设置部件,该端子将由该复合构件用来同另一个外部构件通信。另外,该复合构件设置部件最好包含一个用于设置该复合构件的内在特征的属性设置部件。另外,该接口部件最好能适于在一个工具屏幕上将多个软件构件作为图标来进行显示并接收来自外部的对图标操作的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将提供一种通过连接多个软件构件来建立软件程序的软件构建支持方法。该方法包括的步骤有:根据从外部接收到的指令准备多个相关联的软件构件;并根据从外部接收到的指令来设置作为一个单一复合构件而相互关联的多个软件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将提供一种存储有软件构建支持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该软件构建支持程序通过连接多个软件构件来建立软件程序。该软件构建支持程序使计算机执行的步骤有:根据从外部接收到的指令准备多个相关联的软件构件;并根据从外部接收到的指令来设置作为一个单一复合构件而相互关联的多个软件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将提供一种存储有复合构件的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该复合构件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软件构件的组合,包括:一个用于设置同另一个外部构件进行通信的端子的端子设置部件;一个用于描述多个软件构件间的处理流程的处理描述部件;及一个存储用来表示多个软件构件的内在特征的属性值的属性值存储部件。
通过下面有关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及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可以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图例只是为了解释及理解本发明,并不意味着本发明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功能方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软件构建支持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2示出了在使用图1所示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时的用户界面(工具屏幕);
图3示出了由图1所示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构建的一个复合构件的结构;
图4示出了由图3所示的复合构件的一个具体例子;
图5示出了对应于图4中的复合构件结构的程序结构信息(XML文件);
图6示出了当图4及图5所示的复合构件被集成到另一个程序中时所使用的程序结构信息(XML文件);及
图7是一个硬件方框图,示出了适用本发明的软件构建支持系统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所附图例对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软件构建支持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03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纱装置
- 下一篇:适于创建透明对象的实时阴影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