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缝纫机的弯针和切刀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01800922.0 | 申请日: | 200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66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佐久间孝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D05B37/06 | 分类号: | D05B37/06;D05B57/34;D05B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缝纫机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弯针和切刀驱动机构,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这样的用于缝纫机的弯针和切刀驱动机构,即其可一体地进行锁式缝纫和包边缝纫,还可通过转换一种通过裁切织物边缘在锁式缝纫时进行包边缝纫的操作和一种不用裁切织物边缘进行锁式缝纫的操作来进行这样的缝纫。
发明背景
通常,作为在通过将许多织物等连接形成的多种线迹中的由缝纫工形成的最基本线迹,锁式缝纫是众所周知的。在锁式缝纫时,当穿过针的上线随同针的垂直运动穿过织物时,用容纳有下线的旋转钩的挑圈针片截取上线,这样上线和下线就相交以形成锁式线迹,从而许多织物沿着线迹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另一方面,作为可防止易于分散的织物等的周边部分散开的缝纫形式,包边缝纫是众所周知的。在包边缝纫时,根据形成线迹的线数和相对于织物表面进行大致垂直运动的针数,已知有单针双线包边缝纫(美国线迹标准:线迹型号503)、单针三线包边缝纫(美国线迹标准:线迹型号504)以及将链式缝纫和包边缝纫组合、通常称作互锁式的双针五线缝纫(美国线迹标准:线迹型号516)。
不过,在进行这样的包边缝纫时,为了形成线迹,线被两个称作弯针的钩形针从侧面截取,或者水平移动的圈结线被针截取。这样一来,由于圈结线相对于针线不在垂直于织物表面的方向上相交,所以不可能象在锁式缝纫时那样牢靠地连接织物。也就是说,出现了一种所谓的“带笑(laughing)”现象,即当通过包边缝纫连接的两种织物打开时,缝线都暴露在外面。因此,在连接完许多织物后进行包边时,需要通过进行锁式缝纫来形成线迹(美国线迹标准:线迹型号517)。
在这样的线迹(美国线迹标准:线迹型号517)中,尽管希望锁式线迹部和包边部都尽可能相互靠近,但锁式缝纫需要旋转钩在执行垂直运动的针的下方容纳下线,而包边缝纫需要移动方向与针的垂直运动轨迹相交的弯针与锁式缝纫的针分开设置,因此,相对于锁式线迹部和包边线迹部的各自位置来说,自然而然地存在一种局限性。从上述文字看来,日本专利公开15268/1981、25145/1985、25396/1986等中提出了既可用于锁式缝纫又可用于包边缝纫的缝纫机。不过,所有披露在这些公开文件中的缝纫机都是选择使用这些功能中的一种功能的缝纫机,并且不可能在锁式线迹和包边线迹相互靠近的状态下同时进行锁式缝纫和包边缝纫。
另一方面,日本特许公开专利公开113490/1980、136085/1980、146190/1980、122495/1988等中已披露了可同时进行锁式缝纫和包边缝纫的方法。不过,在这些提案中,相对于包边缝纫来说,由于与针的垂直运动轨迹相交并与锁式缝纫的针分开设置的弯针将上述传统的包边缝纫的弯针运动作为其运动,所以锁式缝纫需要旋转钩在执行垂直运动的针的下方容纳下线,而包边缝纫需要其运动与针的垂直运动轨迹相交的弯针与锁式缝纫的针分开设置。因此,相对于包边线迹和锁式线迹的位置而言,自然而然地存在一种局限性,并且就缝纫机的机构而言,难于在锁式线迹和包边线迹相互靠近的状态下同时进行锁式缝纫和包边缝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8009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
- 下一篇:SOI晶片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