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流毛细管气体流量计量自动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78258.0 | 申请日: | 2001-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292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潘昊;杨明杰;程仙梅;吴西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48 | 分类号: | G01F1/4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163454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流 毛细管 气体 流量 计量 自动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设计关于一种岩石渗透率测定实验仪器的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节流毛细管气体流量计量自动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在一定压力差下通过多孔隙岩石介质的能力称为岩石气体渗透率,气体流量的计量遵循达西渗流定律。
对于岩石气体渗透率气体流量测量方法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就岩石渗透率测定而言,一定压力差下气体通过单位体积岩石的流量计量是关键。在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中,岩石渗透率测试是大量的、繁琐的。
20世纪40年代前,西方石油公司采用水银压力计、水柱压力计与节流器组合在一起的技术测量一定压差下气体通过岩石的能力。
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根据达西渗流定律原理,采用高精度压力表和皂沫流量计组合的技术测定一定压差下气体通过岩石的能力。
20世纪60年代,美国岩心公司继续沿用水银压力计、水柱压力计,唯一变化是在气体流量计量上首次采用压力表,通过压力差值的变化反映气体流量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前苏联皂沫流量计量的方法上进行了改进。主要改进点是在皂沫流量计的流量管上下两个刻度位置焊接两组直径1mm的白金丝,采用电秒表计量气体流量。
20世纪90年代,国内四川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在岩石渗透率测定上,采用气体流量计、压力表、高压计量泵组合装置测定一定压力差下通过岩石的气体流量。
传统的岩石渗透率测试气体流量计量大多使用水银压力计或皂沫流量计,必须采用人工肉眼观察水银柱、水柱液面高度变化并予以记录,或者使用人工读数的方法记录气体通过皂沫流量管时间,这种气体流量计量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人为误差大。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低渗透率岩石样品渗透率测试越来越多。当岩石渗透率<1.0×10-3μm2时,被测岩石样品两端压力差ΔP较小,渗透率越低,ΔP的微小变化越难以计量。以使用皂沫流量计方法为例,岩石样品渗透率低于0.01×10-3μm2,皂沫通过皂沫流量管的时间很长,计量一块通过岩石样品的气体流量通常需要2~4小时。
传统的岩石渗透率测试气体流量计量方法测试结果重现性差,相对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析精度高(相对误差小)、测试速度快、分析成本低、操作简便的节流毛细管气体流量计量自动测定装置,使岩石渗透率测试过程中的气体流量计量完全实现自动化、微机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设计提供的节流毛细管气体流量计量自动测定装置,由节流毛细管、压力传感器、数字显示器和微机组成,节流毛细管两端各加装一套压力传感器和显示器并与计算机相联;
节流毛细管外径较大的一端套设一密封垫圈,装入橡胶套筒的外套中,压盖与外套连接压紧密封圈。
所述节流毛细管为玻璃管。
所述节流毛细管的内径为0.05-0.07mm,长度为40-70mm。
所述显示器为数字显示器,可显示压力传感器实测值。
所述压盖与外套的连接为螺纹连接。
本设计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改变岩石渗透率测试中的气体流量计量多用手工操作的方法。
第二、提高岩石渗透率测试分析工作效率,使低渗透岩石样品气体流量测量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完成,大大提高了岩石渗透率测试的分析工作效率。
第三、提高岩石渗透率分析测试质量,使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校正P(压力)与Q(流量)关系,校验仪器的测量误差,执行SY/T5336-1996《岩心常规分析方法》标准,确保了测试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作具体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设计的平面结构图;
图2为本设计的节流毛细管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先参照图1,显示了节流毛细管气体流量计量自动测定装置的结构组合,该装置由节流毛细管、压力传感器、数字显示器和微机组成,即在节流毛细管两端各加装一套压力传感器和数字显示器并与计算机相联。上述装置的连接为公知技术,在此不作描述。
根据所测岩石样品渗透性的不同,可分别选用不同测量范围的节流毛细管。本设计采用的节流毛细管是内径为0.05-0.07mm,长度为40-70mm的玻璃管,而本实施例采用的节流毛细管内径为0.06mm,长度为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78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