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井眼流体电容持水率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01251402.0 | 申请日: | 200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5022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7-24 |
发明(设计)人: | 庄海军;袁智慧;张新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松花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63453***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井眼 流体 电容 持水率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油水两相流体持水率的仪器。
背景技术:油井产液持水率的测量工作对油田的动态监测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油井产能较低,以机采井为主,现有的测量持水率的传感器是以过环空集流点测为主要测井方式,它在工作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测量受集流器可靠性的制约,如果集流器有漏失,就大大影响了仪器测量的可靠性;2、由于集流测量,破坏了井内流体的自然状态,降低了对井下流体评价的客观性;3、集流器的多次反复打开和收起操作降低了仪器的可靠性,使测井成功率降低;4、由于采用集流点测的测量方式,因此每改变一次测点,都必须进行一次集流器的打开和收起,集流器在各测点的一致性不易保证,使得各测点之间的测量可比性降低,影响解释结果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种全井眼流体电容持水率传感器。它解决了已有的传感器由于只能采用过环空集流点测为主要测井方式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包含上绝缘内衬2、上电极3、上绝缘外壳4、连接体5、支撑体7、下电极8、下绝缘内衬9、下绝缘外壳10,在支撑体7的中部套有连接体5,上绝缘内衬2和下绝缘内衬9位于连接体5的两端,上绝缘内衬2和下绝缘内衬9套在支撑体7的外表面上,在上绝缘内衬2和下绝缘内衬9的外面分别套有上电极3和下电极8,在上电极3和下电极8的外面分别套有上绝缘外壳4和下绝缘外壳10。本实用新型不必采用过环空集流点测的方式进行测量持水率,它还具有如下优点:1、测量时不受集流器可靠性制约,而且不会破坏井内液体的自然状态,提高了对井下流体评价的客观性:2、传感器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受套管变形的影响小;3、可同时实现点测和连续测量,测井工艺大为简化,仪器下井后只进行一次扶正器的打开便可进行测井,即使扶正器不能收起,也不影响该井的测量,测井成功率高;4、仪器在井下可以方便地定位到目的测点,并保持一致的测量状态,从而使测量的可靠性增强。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上短接头1、上绝缘内衬2、上电极3、上绝缘外壳4、连接体5、下短接头6、支撑体7、下电极8、下绝缘内衬9、下绝缘外壳10、电路11组成。上短接头1和下短接头6固定连接在支撑体7的两端。在支撑体7的中部套有连接体5。上绝缘内衬2位于上短接头1和连接体5之间,下绝缘内衬9位于连接体5和下短接头6之间,上绝缘内衬2和下绝缘内衬9套在支撑体7的外表面上,在上绝缘内衬2和下绝缘内衬9的外面分别套有不锈钢的上电极3和下电极8,在上电极3和下电极8的外面分别套有上绝缘外壳4和下绝缘外壳10。上电极3和下电极8分别通过导线11-3和导线11-1连接电路11的运算放大器11-2。该仪器的测量原理是:当水成为连续相时,水相便与仪器的外壁实现了良好的电连接。仪器的外壁是它的地电位,因此连续的水相同样成为地电位。将一个金属电极利用绝缘材料与连续水相实现电隔离后,金属电极便与连续水相构成了电容的两极。由于绝缘材料的厚度是固定的,当离散的油相与其接触时,相当于改变了电容两极之间的距离,因而电容量发生改变,电容量的改变与持水率有关,所以可以实现持水率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51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湿节水花盆
- 下一篇:潜入式电子水箱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