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行星蜗杆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1246199.7 | 申请日: | 200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879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4-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丽;王峰;徐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30 | 分类号: | F16H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毛翠莹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星 蜗杆 传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蜗杆传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以滚动接触为主的行星蜗杆传动装置,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
在已有的技术中,有一种超环面传动德国专利,被称为是一种几乎可以超越一切传统传动的新形式,其定子是一种分布在内环面上的非等螺距的螺旋齿面,对加工技术要求高,对误差敏感,而且为了易于装配,一般需要做成对分结构,精度不易控制,难以推广使用。近年来,作为这种优秀传动形式的工艺改进方案——滚动接触行星蜗杆传动装置随即被提了出来(中国专利ZL97213478.6)。这种新型传动装置的突出特点是:由内斜齿轮代替了超环面传动中的定子,使定子与行星轮的滚动齿之间只能实现一种近似的啮合传动。从理论上说,这种新型传动装置的确可以大大缓解技术难度,并且由于近似啮合对加工及装配误差的不敏感性,装置中的内斜齿轮的加工工艺甚至可以通过普通卧式铣床来完成。但实践中同时发现,这种传动装置中由于定子与行星轮之间的近似啮合重合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了承载能力和功率的正常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设计提供一种新型行星蜗杆传动装置,以有效提高传动重合度,增加承载能力。
为实现这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行星蜗杆传动装置主要由作为中心轮的环面蜗杆、内齿圈、镶嵌有若干个可自由转动的滚动体的行星轮以及支撑行星轮的行星架组成。行星轮作为分担载荷的元件均布于环面中心蜗杆圆周,环面中心蜗杆与行星轮上滚动体啮合,行星轮上的滚动体同时与内齿圈啮合,行星轮由行星架支撑。环面蜗杆和内齿圈与行星架同轴,行星轮的自转轴线与公转轴线在空间垂直交错。运动时,行星轮在行星架和环面蜗杆的共同约束下沿环面运动,行星轮上的滚动体作环面上的螺旋运动。
环面中心蜗杆作为输入轴,通过与行星轮上镶嵌的若干个可自由转动的滚动体啮合,将运动或动力传递给行星轮,行星轮上的滚动体由于同时与内齿圈啮合,所以内齿圈与中心蜗杆一起推动行星轮在沿自身轴线回转的同时,又沿中心蜗杆及内齿圈的轴线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做公转运动。支撑行星轮的行星架构成输出轴。其中,内齿圈(一般为定子)的齿面是等螺距的螺旋齿面,但其齿顶分布在一个圆环面上,即齿高是变化的。通常环面中心蜗杆与内齿圈中之一是固定不动的,另一个作为运动和动力的输入构件。中心蜗杆作为输入或输出轴,参加啮合的齿轮部分与输入轴可以是一个整体,也可以是键连接部件。行星架作为最终的运动或动力输出或输入构件。装置中行星轮可根据需要安排若干个,行星轮上的滚动体也可以根据要求安装若干个,滚动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廓形或回转曲面。内齿圈作为定子时,与机座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也可以焊接成形,机箱可以是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剖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内齿圈的齿面并不是行星轮上滚动体的运动轨迹包络,而是与行星轮齿呈近似啮合接触的等螺距螺旋齿面,它是在传统内斜齿轮的基础上,使其齿顶分布在一个圆环面上,并由该环面结构完成增加重合度的任务。由于该环面结构,即作为齿顶本身,并没有增加加工难度,因此本装置提出的将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新型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环面中心蜗杆1、内齿圈2、行星轮3以及支撑行星轮3的行星架4组成。行星轮3作为分担载荷的元件均布于环面中心蜗杆1圆周方向,环面中心蜗杆1与行星轮3上滚动体啮合,行星轮3上的滚动体同时与内齿圈2啮合,行星轮3由行星架4支撑。环面中心蜗杆1和内齿圈2与行星架4同轴,行星轮3的自转轴线与公转轴线在空间垂直交错。
环面中心蜗杆1作为输入轴,通过与行星轮3上镶嵌的若干个可自由转动的滚动体啮合,将运动或动力传递给行星轮3,行星轮3上的滚动体由于同时与内齿圈2啮合,如果内齿圈2为定子的话,将提供给行星轮3一个支反力,其与中心蜗杆1一起推动行星轮3在沿自身轴线回转的同时,又沿中心蜗杆1及内齿圈2的轴线在垂直于轴线的平面内做公转运动。行星轮3的运动是一种回转式螺旋前进的复合运动,行星轮3上的滚动体的运动轨迹包络出了环面中心蜗杆1的齿面,内齿圈2的齿面与行星轮3上的滚动体之间由于呈近似的啮合关系,因而内齿圈2的齿面是与滚动体的运动轨迹包络面呈近似啮合关系的曲面。支撑行星轮3的行星架4构成输出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工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461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 下一篇:具有蝴蝶结的快速系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