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变径整流器的流量测量管无效
申请号: | 01229048.3 | 申请日: | 200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820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祥;王京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思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冬涛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变 整流器 流量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量计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变径整流器的流量测量管。
目前在国内外流量领域中所用的涡街流量计,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工业计量中获得了广泛采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管道内的介质流速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其流速往往会低于仪表量程的下限值,而流量测量仪表对所测介质的流量范围都有一定限制,特别是速度式流量测量仪表,对介质的下限流速更有严格要求,流量低于下限值,测量准确度将下降或不能测量,而且仪表在小流量工作,信号较弱,抗干扰能力下降,管道的微小振动还会带来错误的计量,为了解决小流量测量,目前工业上采用内腔形状为圆台的变径管,通过缩径以提高流速,达到测量的目的,但这种变径管尺寸大,其长度为工艺管内径的3-5倍,且由于这种变径管在出口处可能出现附面层脱离,形成漩涡,所以在出口与测量仪表之间要加长度为工艺管内径15倍以上的直管段进行整流,同时直管段内壁光洁度要求高,管又长,加工费用较高,安装、使用很不方便,而且不易商品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工简单、误差小、安装、使用方便的可有效消除流体漩涡的带有变径整流器的流量测量管,同时也可达到改善小流量测量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变径整流器的流量测量管,是由与测量仪表相连接的上游侧部件及下游侧部件组成,上游侧部件包括一个变径整流器,变径整流器的圆管内径沿管内介质流动方向由大变小,由入口到出口的管内壁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下游侧部件包括一个与测量仪表连接的并与测量仪表公称口径相同的同径管。这样可消除测量仪表出口处的流体漩涡,提高测量精度,达到改善小流量测量的目的。
所述上游侧部件还可包括一个与变径整流器入口连接的上游侧测量管,下游侧部件还可包括一个与所述同径管连接的下游侧测量管。流体经上游侧测量管进入变径整流器后,流速逐渐提高,经圆弧形内壁进行导流,变径管出口处流速分布更加均匀,更加接近涡街流量计所要求的均匀流场条件。选小口径仪表达到降低测量流量下限值,提高量程比的目的。变径整流器与上游侧测量管相配合以及同径管与下游侧测量管相配合,可大大降低对上游侧直管道长度要求,量程比提高到15∶1以上,同时在管路的上游出现弯道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测量的精度,减小误差,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所述下游侧部件的同径管管体的一部分可伸入下游侧测量管的入口端内。
所述下游侧部件的同径管的出口端也可为管内径逐渐变大的渐扩形状。该结构满足了卡门漩涡稳定分离条件,非常适合工程中用于提高局部流速,达到进一步改善小流量测量的目的。
所述上游侧测量管还可与下游侧测量管的管内径相同。
所述变径整流器和同径管的外表面可为法兰结构形式。
所述上游侧测量管的管内径与变径整流器入口处直径相同,上游侧测量管的长度可为上游侧测量管内径的0.2-10倍,
所述下游侧测量管的长度可为下游侧测量管内径的0.2-5倍。
所述下游侧部件的同径管的长度也可为测量仪表公称口径的0.3-3倍。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圆弧形变径整流器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与测量仪表连接的并与测量仪表公称口径相同的同径管,可消除测量仪表出口处的流体漩涡,提高测量精度,达到改善小流量测量的目的。进一步采取变径整流器与上游侧测量管相配合以及同径管与下游侧测量管相配合,可大大降低对上游侧直管道长度要求,量程比提高到15∶1以上,同时在管路的上游出现弯道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游侧部件的变径整流器内壁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游侧部件的同径管结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游侧部件的上游侧测量管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游侧部件的下游侧测量管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流量测量管的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思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思达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29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