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设有可控进墨孔笔芯座的笔具无效
申请号: | 01219962.1 | 申请日: | 200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4801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则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11/00 | 分类号: | B43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可控 进墨孔 笔芯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书写用具,特别是一种具设有可控进墨孔笔芯座的笔具。
习用的笔具给墨模式可区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液式给墨的笔具;另一种则是更为传统的棉管式给墨。钢笔等即属于直液式笔具,其系藉钢笔内的出墨调整结构控制墨水的溢出量。这种直液式笔具的出墨调整结构系为单阀式,其为利用笔芯书写时可略施压笔具内的出墨调整结构。但由于该出墨结构为单阀设计,故难以控制进墨量而易产生溢墨不止的现象。再者,一般棉管式笔具系于笔管内设置棉管,以棉管饱和吸收墨水,并藉由大气压力的对流现象,将墨水渗入前端笔芯,即可便捷进行书写,但以棉管吸收墨水的贮存量有限,从而致使笔具的使用寿命短,不符合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有效控制笔芯进墨量、防止溢墨的具设有可控进墨孔笔芯座的笔具。
本实用新型包括为填注储纳墨液管体的笔管及依序组设于笔管前端内壁的减压栓、由挠性材质制成的活门、设有笔芯孔的笔芯座及组设于笔芯座笔芯孔内的笔芯;笔管内设有钢珠;减压栓设有由钢珠控制的进墨通道及储墨室;活门设有中央通孔;笔芯座顶部设有顶持于活门中央通孔下方的顶持面及位于顶持面上方周壁与笔芯孔贯通的可控进墨孔。
其中:
笔管前端套设有笔帽。
笔管后端呈封闭状;亦可于后端以栓盖施予栓设封闭。
笔芯顶端延设抵紧结合于笔芯座顶部内面的中继芯柱。
减压栓为中间具有隔片的呈H形轴向截面的环体。
减压栓进墨通道顶端形成与钢珠对应吻合的碗形槽。
活门系以为矽胶或橡胶等挠性材质制成。
笔芯座顶部呈由顶持端及顶持面构成的阶级状,可控进墨孔设置于顶持面上方周壁。
笔芯座与笔芯套接的笔芯孔内壁间隔均设以抵紧固定笔芯的复数轴向条肋。
笔管前端内壁凸设复数凸块;笔芯座外周设有与笔管前端内壁凸块对应并抵靠定位的环肋。
环肋的直径略小笔管内壁直径,令组装后环肋与笔管内壁之间形成令外界空气进入笔管内以保持大气压力平衡确保墨液顺畅流出的微细间隙。
笔芯座可控进墨孔与顶持端顶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活门中央通孔顶面与减压栓进墨通道顶端之间的距离,以于笔芯座顶部顶持面顶抵活门令其产生变形而开启笔芯座顶部可控进墨孔的同时,笔芯座顶部的顶持钢珠,以开启减压栓进墨通道,以使填注储纳于笔管内的墨液同步经减压栓储墨室流入笔芯座笔芯孔内。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为填注储纳墨液管体的笔管及依序组设于笔管前端内壁的减压栓、由挠性材质制成的活门、设有笔芯孔的笔芯座及组设于笔芯座笔芯孔内的笔芯;笔管内设有钢珠;减压栓设有由钢珠控制的进墨通道及储墨室;活门设有中央通孔;笔芯座顶部设有顶持于活门中央通孔下方的顶持面及位于顶持面上方周壁与笔芯孔贯通的可控进墨孔。使用时,于笔管内填注墨液并摇动笔管,藉以置于其内的钢珠控制减压栓进墨通道启闭,令笔管内的墨液首先进入减压栓的储墨室内;当未书写时,笔芯座顶持面顶抵于活门中央通孔下方,其上进墨孔被活门阻断封闭,令减压栓储墨室与笔芯座的笔芯孔完全隔绝;书写时,笔管呈直立状,钢珠阻断连通笔管及减压栓储墨室的进墨通道;笔芯受压内缩,并经笔芯向上顶推笔芯座,笔芯座以其顶持面顶抵活门,令活门产生变形而开启笔芯座顶部进墨孔,使减压栓储墨室内的墨液经可控进墨孔进入笔芯座的笔芯孔内,笔芯吸墨书写,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而且有效控制笔芯进墨量、防止溢墨,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剖视图(未书写时)。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剖视图(书写时)。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剖视图(缩小储墨室、未书写时)。
图7、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剖视图(缩小储墨室、书写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图2、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笔管1、减压栓2、活门3、笔芯座4、笔芯5及套设于笔管1前端的笔帽6。
笔管1为填注储纳墨液的管体,笔管1内部设置有可随其摇动而自由滚动的钢珠11,其前端内壁凸设复数凸块12或直条状凸肋。其后端呈封闭状;亦可于后端以栓盖7施予栓设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219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