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28733.0 | 申请日: | 200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9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3-03-05 |
发明(设计)人: | 潘君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君琦 |
主分类号: | A61K31/337 | 分类号: | A61K31/337;A61K9/5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人***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杉醇 纳米 磁性 靶向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药品领域。
(二)背景技术:1、通过对中国专利文献检索(1985~2001.3),未见与《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内容相同或相近似的报导。2、目前紫杉醇产品有紫杉醇注射液(美国BMS公司产品、商品名TAXOL及中国卫生部标准“WS-409(X-353)-95”紫杉醇注射液)是将药物溶解在乙醇中加入助溶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制成的一种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注射液剂型,为非专利技术。3、国外有药物磁性制剂的报告,但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均没有发现有<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这种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给药新剂型的报告。4、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的区别:
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是抗癌药物紫杉醇包结于由铁磁质与高分子骨架材料形成的磁性载体中,然后制备成所需的剂型。应用于体内,利用体外的磁场效应,引导紫杉醇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定位浓集,达到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一种新型紫杉醇磁性靶向制剂。
本发明是将抗癌药物紫杉醇溶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纳米级(平均粒径15~30NM)超细磁流体使其充分混合后,加入乳化剂乳制成紫杉醇磁流体乳化液;再将医用高分子单体材料加入乳化剂或用增溶的方法使其高度分散后,加入上述紫杉醇磁流体乳化液,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使高分子单体聚合,同时将抗癌药物紫杉醇和超细磁流体包裹成毫微球或毫微囊或脂质体(平均粒径50~500NM),这些毫微粒可以按制药的常规工艺制成注射液、片剂、胶囊等剂型;当这些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进入体内后,在体外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定位在肿瘤靶器官病变组织浓集,达到高效治疗的目的。5、与已有技术的区别:(1)组方的区别:
市场销售的紫杉醇注射液组成为紫杉醇、溶剂和助溶剂。
本发明的组成部分除紫杉醇原料外,还有纳米级的超细磁流体及作为药物和超细磁流体载体的高分子单体材料所形成的制剂形态不是简单的溶液,而是将紫杉醇药物和磁流体用高分子单体材料包结而成的毫微球、毫微囊或脂质体,并可形成注射液、胶囊、片剂等多种剂型。
(2)作用方式的区别:
其它紫杉醇制剂进入人体后,易于受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被巨噬细胞吞噬,除病变组织吸收外,体内正常器官组织也有吸收,所以用药量大、副作用大、治疗效果差。一般紫杉醇注射液,按人体表面积的计算,每次治疗需要135MG~175MG/M2三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常出现疼痛、呕吐、脱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而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是由紫杉醇和纳米级磁性材料由高分子载体材料包裹成毫微粒(50~300NM),进入血管后,在足够强的体外磁场引导下通过血管选择性地达到并定位于肿瘤靶区,紫杉醇药物以受控的方式人载体中释放,然后在肿瘤组织的细胞或亚细胞水平上发挥药效作用,而对正常组织无太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应用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的过程是血管内血流对微粒产生的力和磁铁产生磁力的竞争过程。当磁力大于动脉(10CM/S)或毛细血管(0.05CM/S)的线性血流速度时,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毫微粒(<1000NM=被截留在靶部位,并被靶组织的内皮细胞吞噬。经实验,在血流速率为0.5~0.1CM/S的血管处,在104GS的外磁场下,就足以使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毫微粒全部滞留。所以,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的作用方式与常规紫杉醇注射液有明显的区别,用药量为紫杉醇注射液的1/6~1/20,具有定向在瘤病变组织浓集、用药量少、毒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3)生产工艺区别:
本发明生产工艺是将紫杉醇原料药与纳米级超细磁流体混合被医用高分子单体载体材料包裹制成注射液、片剂、胶囊等剂型。而常规紫杉醇注射液是将紫杉醇原料药溶于溶剂中制成注射液。(4)生产成本区别:紫杉醇注射液的主要成本因素是昂贵的紫杉醇原料药,因紫杉醇纳米磁性靶向制剂的用药量仅为常规紫杉醇注射液的1/6~1/20,所以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患者的负担,利于推广应用。
(三)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君琦,未经潘君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287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