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和光发送接收模块无效
| 申请号: | 01117800.0 | 申请日: | 2001-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324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28 |
| 发明(设计)人: | 佐仓成之;上西克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 主分类号: | H04B10/24 | 分类号: | H04B10/24;H05B37/00;H01L33/00;H01S5/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杜日新 |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发送 接收 模块 | ||
1.一种LED驱动电路,是直接电连接驱动LED类型的,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生成电路,通过对外部输入信号进行波形整形,生成脉冲宽度一定的矩形电压脉冲;以及电压传输电路,根据所述矩形电压脉冲,将低电平的第1输出电压或高电平的第2输出电压施加到所述LED上;
所述高电平实质上等于为了从所述LED输出规定强度的光而产生必要的所述LED正向峰值电流的正向电压,所述低电平实质上等于用于使所述LED的发光强度为零或达到可以忽略程度的值的电压;
与所述LED的内部串联电阻相比,输出阻抗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在为了使所述LED的正向峰值电流产生具有按所述LED的消光比分配的值的正向二极管电流所需的电压以下,并且,最高重复信号传送时产生的光信号的低电平为低速传输时产生的所述光信号的低电平的2倍以下的所述正向电压以上;
通常将比0V高的一定预置电压施加在所述LED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平和所述高电平即使在所述LED的工作温度变化时,也随着所述LED的工作温度而变化,使得所述LED中流动的正向电流常常一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传输电路具有将比所述第2输出电压的高电平高的高电平的第3输出电压施加到所述LED上的功能,在施加所述第3输出电压后将所述第2输出电压施加到所述LED上;
所述第3输出电压的高电平和所述第2输出电压的高电平之差在1V以下,所述第3输出电压的高电平在5ns以下、并且在所述矩形电压脉冲的脉冲宽度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LED的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按与所述矩形电压脉冲的脉冲宽度相等那样被整形,所述输出脉冲的高电平期间在2ns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LED的输出脉冲在瞬态转变时具有相对于完全的矩形形状20%以上的振幅过冲,并且所述输出脉冲的脉冲宽度与所述矩形电压脉冲的脉冲宽度相同或在3ns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检测器,监视所述LED的发光强度;以及调整电路,对驱动所述LED的输出脉冲的振幅进行调整,使得所述LED的发光强度的平均值一定。
8.一种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生成电路,生成低电平的第1输出电压和高电平的第2输出电压;
第1 MOS开关,将所述第1输出电压传送到输出端子;
第2 MOS开关,将所述第2输出电压传送到所述输出端子;以及
脉冲生成电路,对外部输入信号进行波形整形,生成相互互补关系的第1和第2矩形脉冲;
LED电连接到所述输出端子,将所述第1矩形脉冲输入到所述第1 MOS开关的栅极,将所述第2矩形脉冲输入到所述第2 MOS开关的栅极;
所述高电平由为了从所述LED输出规定强度的光所必需的所述LED的正向电流或正向电压来决定,所述低电平按为了使所述LED的发光强度为零或达到可以忽略程度的值的电压值来设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和第2 MOS开关与所述输出端子之间连接缓冲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输出电压经由第1缓冲器输入到所述第1 MOS开关,所述第2输出电压经由第2缓冲器输入到所述第2 MOS开关。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低电平设定为必要电压以下的电压值,以便产生具有按所述LED的消光比来分配所述LED的正向电流的正向二极管电流。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对以最高频率工作时从所述LED发出的光的强度进行设定,使得该强度为在通常频率下工作时从所述LED发出的光的强度的2倍以下。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通常对所述LED施加比0V高的一定电压来作为DC预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8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