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1117383.1 | 申请日: | 200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327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大吾;冈部将人;小林弘典;山本学;三好建也;新井浩次;岸本比吕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12 | 分类号: | H05B33/12;H05B3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雯,杨丽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致发光 元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电致发光元件(本说明书中也称作EL元件),特别是关于可在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有机薄膜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EL元件作为自发光的面状显示元件的应用受到广泛注意,其中,将有机物质用作发光材料的有机薄膜EL显示,即使施加10V以下电压,也能实现高辉度发光,发光效率很高,以单纯的元件结构也能发光,并期望应用于高精密的全色显示或使特定图案发光显示的广告,和其他价格低廉简易显示用的显示。
因此,在实际制造使用EL元件的显示装置时,需要电极和有机EL层形成图案,典型讲需要光石印工序(フォトリソダラフイ)和利用复杂的图案成膜装置形成图案的工序,,从而带来工序的复杂化和费用上升。在利用掩膜蒸镀使有机EL材料形成图案的方法中,需要高昂的真空装置,而且存在合格率低下,费用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喷墨法形成图案的方法。虽然工序比较简单,但存在合格率低下和膜厚均匀性恶化的问题。在要求广告用EL元素等多种形状和大面积化时,存在的问题是生产率明显低下。
这样,在EL元件,特别是有机EL显示装置制造中,为了对电极、有机EL层和绝缘层等进行形成图案,工序数非常之多、合格率、生产率、成本等方面仍拥有很多的课题。为了提高显示性能,最重要的是提高发光层的图案精度,所以要求在电极上准确配置发光层,而且也要求均匀配置膜厚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更为简便地制造的EL元素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提供发光层、隔离层等构成层获得准确图案精度,同时发光均匀性优良的EL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者们发现,在利用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的成分层上进行图案曝光,形成由润湿性差异产生的图案,利用这种图案形成EL层、隔离层、绝缘层、第1电极或第2电极等,从而可解决上述课题,并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EL元件的特征是,该EL元件是至少由第1电极、在上述第1电极上形成的EL层,和在上述EL层上形成的第2电极形成的EL元件,至少形成1层由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的成分层。
图1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结构示意断面图。
图2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结构示意断面图。
图3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结构示意断面图。
图4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结构示意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结构示意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结构示意断面图。
图7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结构示意断面图。
图8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制造方法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制造方法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制造方法说明图。
图11是例D—1中EL元件的发光特性表示图。
EL元件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EL元件特征是至少由第1电极、在上述第1电极上形成的EL层、和在上述EL层上形成的第2电极所形成的EL元件,至少形成1层由含有光催化剂层等光照射产生润湿性变化的成分层。本发明EL元件通常可含有用于EL元件的某些任意层。当EL元件是将细微象素形成图案的全色显示的显示时,本发明的效既大又好。
—第1种方案—
图1是本发明EL元件的一例断面图,结构是在基质材料1上,依次由第1电极2、含光催化剂层3、EL层5和第2电极6形成积层,在含光催化剂层3中的润湿性变化部分3′和EL层5之间,形成另一EL层4。
—第2种方案—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方案中的第1种EL元件的断面图。图中21是图案状第1电极、24是图案状第2电极、22是润湿性变化成分层、23是发光层、26是基质材料、29是绝缘层。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1种EL元件结构是在2个图案状电极21、24间夹持着与该图案相对应的发光层23,而且,在图案电极21和发光层23之间形成润湿变化的成分层22。
润湿性变化的成分层22是,在设有第1电极21和绝缘层29的基质材料26上形成积层后,其表面使用和第1电极21相同的图案掩膜或者曝光部分使用比电极图案更宽阔的掩膜,由光照射形成图案,位于图案状第1电极21上的润湿性变化成分层22的表面,作为由光照射提高相对积层材料的表面润湿性的光照射部位,或者,作为在没有设置图案状第1电极21部位的润湿性变化成分层22的表面不被光照射的部位,形成图案。同样,利用在光照射部位和不进行光照射部位中,相对于积层材料的形成发光层材料的表面润湿性差异,发光层23形成图案。这时以防止短路为目的,最好将形成图案的电极21边缘部分和电极21之间,用绝缘层29复盖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173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了粘接性的敷铜聚合物元件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