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及其组件无效
申请号: | 01103058.5 | 申请日: | 200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315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敏雄;土方俊彦;市川结辉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B01J3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栅 结构 容纳 容器 及其 组件 | ||
1、一种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是将格栅结构体收存到金属容器内构成的,其特征为,通过在压缩状态下于该格栅结构体外周部与该金属容器之间配置具有均匀耐热性及缓冲性的压缩弹性材料,把前述格栅结构体夹持在前述金属容器内,
前述具有耐热性及缓冲性的压缩弹性材料为陶瓷纤维或含有陶瓷纤维和耐热性金属纤维的耐热性低热膨胀性材料,具有在实际使用温度范围内不发生大的增减的压缩特性,且作用在前述格栅结构体外周部的压缩力不发生大的变化,而且,实际上均匀地作用在前述格栅结构体的整个外周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前述压缩弹性材料在没有接合面的状态下配置在前述格栅结构体外周部与前述金属容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用于汽车排放气体的净化。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前述具有耐热性及缓冲性压缩弹性材料为实际上不含蛭石的非热膨胀材料或含有少量蛭石的低热膨胀材料,由从矾土,高矾土,富铝红柱石,碳化硅,氮化硅,二氧化锆,二氧化钛所构成的组群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或它们的复合物构成的陶瓷纤维为主要成分。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在预先把前述压缩弹性材料被覆在前述格栅结构体的外周部之后,把该格栅结构体收存在前述金属容器内,通过赋予该格栅结构体压缩表面压力,把前述格栅结构体夹持在前述金属容器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把前述格栅结构收存在前述金属容器内、以及经由前述压缩弹性材料向前述格栅结构体赋予压缩表面压力的方式为蛤壳、压入、卷边折缝、陷型模锻及旋转锻造法中任何一种方法。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将前述格栅结构体配置到前述金属容器内的空间中之后,把前述压缩弹性材料填充到前述金属容器与前述格栅结构体之间的空隙内,通过从前述金属容器外侧施加外部压力,将前述格栅结构体夹持在前述金属容器内。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经由前述压缩弹性材料向前述格栅结构体赋予压缩表面压力的方式采用陷型模锻或旋转锻造法中任何一种。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在把处于低温状态的前述格栅结构体配置到处于高温状态的前述金属容器内的状态下填充了压缩弹性材料后,整体冷却到室温,向该格栅结构体赋予压缩表面压力。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在前述压缩弹性材料及耐热金属丝筛网混合存在的状态下,一面赋予前述格栅结构体压缩表面压力一面使之介于前述格栅结构体与前述金属容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前述金属丝筛网预先配置在前述格栅结构体的周围,从其周围以把金属丝筛网全部覆盖起来的方式涂敷压缩弹性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预先把前述格栅结构体与前述金属筛网以加装在所述金属容器和所述格栅结构体之间的方式配置在前述金属容器内,把前述压缩弹性材料填充到该金属容器与该格栅结构体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前述格栅结构体为具有由多个间隔壁形成的多个格栅通路的陶瓷蜂窝状结构体,格栅间隔壁的厚度在0.100mm以下,开口率为85%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它具有在前述陶瓷蜂窝状结构体周围形成前述格栅结构体外径轮廓的外壁,外壁的厚度至少为0.05mm。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在前述格栅结构体外壁的外周面上被覆实际上没有压缩弹性、具有耐热性和低热膨胀性的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结构体容纳容器,其特征为,前述陶瓷蜂窝状结构体是由没有外壁、格栅间隔壁露出蜂窝状结构体外周面的主体,以及同时也存在于露出的间隔壁之间地配置在主体外周部上、含有陶瓷纤维的耐热材料的外壳部分构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11030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剂组合物
- 下一篇:预测复杂混合物可燃性限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