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体内测定血粘度等血参数的方法、装置与导管无效
申请号: | 00808370.3 | 申请日: | 200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353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2 |
发明(设计)人: | G·A·M·波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蒂尔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5 | 分类号: | A61N1/365;A61B5/0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昭坤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内 测定 粘度 参数 方法 装置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测定人的血粘度等血参数的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是西方世界最常见的疾病,部分地出于这一原因,代表着保健与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显然相关,由于西方世界老年人口的增加,与此相关的问题也在增多。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普遍的疾病,通过严重的心脏坏死、心肌梗塞或心绞痛而使动脉硬化本身显露为冠心病。头部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最大多数中风的原因。这不仅会造成死亡,还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丧失永久工作能力。人体血管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减弱腿部或贤脏血循环的原因。已发现血检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来还进一步认识到发炎过程也促进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大多数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强调抑制血栓形成。还发现,炎症“标志”的出现(如CRP和其它活相蛋白质)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机会增多。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监视血栓形成过程和/或动脉粥样硬化活动性的方法,据此能更好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预防,并对其作治疗(防血栓与防炎症)。
众所周知,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危险性随血粘度增高而增大。然而,采血确定粘度既费时间又花钱,尤其在必须长时间定期测定以监视病人危险性时更是如此。另外,当采血后在玻璃试管内观察时,血的粘度与凝固参数受到一定影响,不能准确地表示血在体内的参数。它们还仅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随机指示,只能提供有限的确定性,如有必要,当病情加重时,可作及时处理。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前面提到的至少减少这些缺点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该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规定时间内用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在体内血量(血液)中心至少两点之间产生血阻抗的测量信号,其中测量信号经处理,使其频率为心律量级的变化基本上不存在,再把处理的测量信号同血阻抗与粘度等血参数之间的预定关系作一比较。连续确定的阻抗测量信号随流速等环境参数而变化。通过消除频率为心律量级的变化,可对粘度等实际血参数从而对病人险情得到可靠的值。
较佳地采取权项2的措施。每次以同样的心律相位测量,每次的流速等条件都相同,可消除随心律频率的变化。能耗很小,同而装置可用电池工作,可以携带。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发展,采取权项3的措施。精密地确定粘度可决定合理的药剂量。
采取权项4的措施,可将测量受周围组织的影响减至可忽略的程度。
在采取权项5的措施时,可得到良好的测量结果。右侧心房硬于测量,包括能作精密测量的大量血液。
本发明还涉及并提出一种体内确定被确定的血参数(如人的血粘度)的装置,它包括:导管,包括至少两个接近远端的电极系统和从电极系统延伸至该导管近端的连接管线;测量装置,可接至连接管线且埋置(配备),可产生电极系统之间的阻抗测量信号;和埋置的处理装置,用于处理测量信号,使频率为心律量级的变化基本上不存在。
根据一合适的实施例,本发明装置的测量单元收容在一可埋置单元里。在导入病体后,可长期监视被测血参数的变化。但本发明装置也可用于短期应用,如在严重血栓形成的情况,此时将测量装置与处理装置装在病人体外的机壳里。经周围静脉导入病体的导管接至测量装置。
根据一极合适的实施例,测量装置与埋入心脏起博单元结合起来并配备两个各自有独立电源的分离电路,其中一个电路适用于起博器功能,另一电路适用于阻抗测量。
心脏起搏器已经众所周知。起搏器单元里包含(本发明也如此)通常为电池形式的电源和起搏器功能所需的电子线路,通常还备有读出装置,因而可读出X射线照相数据,以便监视起搏器的工作和病情。起搏器单元一般埋置在胸部皮下。本发明装置无论是否与心脏起搏器结合,都能以同样方法引入。
电导管(术语为“引线”)在埋于皮下时,固定到本发明装置。该电导管以合适位置插入血流里,经血流导入心脏。然后将一根或多根电极放在电导管上,通常放在其端部。这样,通过这些电极可产生支持心脏工作的电刺激。众所周知,5mA、0.5ms的电流脉冲在这里已足够了。在老式起搏器中,刺激信号以固定频率产生。在当今使用的起搏器中,即所谓的“按需起搏器”,在所谓的引线上再设置了一只传感器,用于监视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根据传感器信号,心脏起搏单元能判定是否必须经刺激电极产生刺激信号。这里可以认为,可用一根或同一根电极形成传感器电极与刺激电极,或将二者集成为一根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蒂尔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马蒂尔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83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