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挡火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00807132.2 | 申请日: | 2000-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354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19 |
发明(设计)人: | D·C·钱伯斯;L·M·惠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2/06 | 分类号: | A62C2/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益华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挡火物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作建筑物内挡火物的装置,和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通常建筑物内的隔板包括墙壁、地板和天花板,它们自身都开有洞,使一些物体,例如通风管、排水管、自来水管、煤气管、电线、包含电话线和电脑线的导管、光纤、空调器管、供暖管等通过。一个洞可适于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物体通过。洞与通过洞的物体之间的环形空间会形成能使热量和火焰传播的通道,如果在热量作用下管子坍塌或燃烧,尤其会发生是种情况。因此就需要提供一种装置,填塞或阻断这些空间,阻止热量和火焰通过洞传播。已知有一些装置和材料用于这个用途。但它们的缺点是使用麻烦,安装时需要工具和一定技术,为了长期使用,还需要使用金属架、螺钉或灌浆或嵌缝。为了防止热量和火焰的通过,这些装置在安装时还需要密封。使用这些装置和材料,以后再进入进行修理或改装管道和线路都很困难。此外,在许多情形下,要进行安装后的直观检查,观察装置和材料是否合适地安装好了,也不容易。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免除某些和全部所有的上述缺点。
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它包括一种遇热膨胀的材料,与膨胀材料的一个表面相连的粘合剂片和覆盖该粘合剂片的衬垫,所述衬垫可以容易地从粘合剂片上拉开,露出粘合剂。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隔板上的洞与通过洞的物体之间的空间内提供挡火物的方法,该方法是用上述装置包住该物体,沿物体表面将装置滑入洞内,拉开拉片,露出粘合剂,而且用粘合剂将装置长久固定在物体上。
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
在下述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为说明起见,是就通过洞的管子作为物体而言的。应当明白,管子仅仅代表可能通过洞的物体,而这些物体的各种例子已如上所述。
该装置放入洞中合适位置后,若遇到来自于火的热量,膨胀材料会显著膨胀,因此将洞堵住,防止热量、火焰、烟等通过。合适的膨胀材料包括柔韧的挡火毡,如美国专利№5830319所述,其内容参考结合于此。该挡火毡包含有机聚合物粘合剂、具有侧羟基的有机纤维例如纤维素纤维、可适合进行膨胀的吸收热量的化合物例如插入式石墨、云母、珍珠岩、蛭石、水合硅酸钠和一种磷化合物。
一种这样的适用于本发明的膨胀材料是购自3M的商标为Interam Ultra GS.的柔韧挡火毡。它是宽约2英寸、厚约_英寸、长度任意的条子。当遇到300°F(149℃)以上的温度时,它会很快膨胀,膨胀达到其起始体积的大约25倍。它变成硬的炭状烧焦物,阻止热量、火焰、烟和气体通过。这种材料可对洞内的物体施加很大压力,挤压住那些管道和线路材料,因此进一步将洞堵起来,阻止火、热量、烟等的转播。它还会释放化学结合的水,有助于延缓温度的升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适用于小洞和小管子简单的实施方式中,在挡火膨胀毡条的表面上直接有粘合剂片。衬垫从粘合剂片上取下后,毡就弯曲,可以推入洞内,将粘合剂粘合到管子的外表面或洞的内表面上,毡就会长久地固定在位。在另一个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膨胀毡条装在例如塑料片、机织织物或优选铝片的包套中,粘合剂片位于包套上。膨胀毡条材料和粘合剂虽然没有直接的物质接触,但是在操作上通过包套彼此协同。当膨胀材料起初遇到热量而膨胀时,它是装在包套中的,所以膨胀材料仍保持在洞内,它堵住洞,而不会被火焰气流吹开将洞露出。这些实施方式更适用于公称直径小于1英寸的小管子和公称直径小于1.5英寸的小洞。
为了用于大于1英寸的管子和大于1.5英寸的洞,最好是将膨胀材料装入一个容器内。
包围膨胀材料的容器优选是柔韧性的,有一定的强度。柔韧容器用的合适材料包括塑料,可提到的有受热熔化并有助于密封的聚烯烃,尤其是聚乙烯。柔韧容器能使用的另一种材料是金属箔,例如铝箔。再一种材料是织物,例如聚酰胺、聚酯、聚烯烃、聚丙烯酸酯、玻璃或陶瓷等纤维的机织物。尤其适用于更严格条件的优选容器材料,是与例如由聚酰胺、聚酯、玻璃、陶瓷等制成的织物或纤维增强材料相结合的薄铝片即铝箔。合适的材料包括带聚乙烯热密封层的织物网增强的铝箔,购自美国新泽西州Woodbridge的AlphaAssociates Inc.,尤其是商品号为Alpha Style 4413-VLS TM的这种铝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807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