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自动补偿作用的抛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61145.7 | 申请日: | 2000-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4427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稳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稳栋 |
主分类号: | B24B39/00 | 分类号: | B24B39/00;B24B47/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补偿 作用 抛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自动补偿作用的抛光装置。
习用抛光机为透过控制结构启动工作马达,再由工作马达带动布轮转动,接着操纵抛光机的摇臂,使摇臂同时带动工作马达及布轮到定位位置,再加工工件,然众所皆知,布轮在加工一定工作量后必会产生损耗,如此一来便会减低原本在定位时所达到的抛光尺寸,使工作精度无法达到要求,这样的情形可由工作者再调整布轮的定位尺寸而改善,此一动作业者大都称为<补正>或<被偿>,此一<补正>尺寸须要靠操作者自行调整,其不但因动作次数增加而累积工时,加工的工作效率亦无法提升,更难提经济效益的增长,此乃目前加工技术无法突破的处;
再则,前述<补正>和加工并不能同步,且依赖人工甚多,所以便会出现加工不良率明显偏多的问题,对操作者而言,更需特别注意操作者稍匆忙及粗心、不慎、情绪不稳或技术不娴熟者,均容易因此发生失误率偏高状况,而导致加工中产生不良品便需报废,在加工中容易失误以致报废率增加状况,不但缩减生产效率,且材料成本、工时成本无谓地减损是为业者很大损失,令业者十分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自动补正的方式,使控制单元可以在抛光时侦测布轮马达的电流变化情形,从而使控制单元可以司控补偿单元补正,使往复结构可以重覆抛光工作至同一精度,在同步补正下完成抛光工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为由机具、补偿单元、往复结构、研磨座及控制单元所构成,机具于适当位置设有补偿单元、控制单元,并于补偿单元上设有往复结构,该往复结构上则设有研磨座;
研磨座主要由马达、皮带、主轴及布轮所组成;其马达可藉皮带驱动枢设在框架中的主轴,使组设于主轴上的布轮可以配合往复结构而对工作台上的工件抛光;
研磨座马达的电流经过处则设有电流感测器,电流感测器与控制单元相联;
控制单元设有显示器,可显示电流感测器所感测的电流大小,而控制单元内至少设有电流设定电路、电流比较电路,使控制单元可以驱动补偿单元,令补偿单元可随时在抛光加工时强制补正往复结构,而往复结构可带动布轮进行抛光工作。
所述的补偿单元包括有横向补偿结构、纵向补偿结构。
所述的机具为设在横向补偿结构、纵向补偿结构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侦测研磨座的马达的电流的变化并进行比对控制调整,使补偿单元可在抛光时强制补正往复结构,令往复结构带动研磨座重覆对工作加工至一定精度,避免布轮在加工时所产生的磨耗量会影响到加工精度,而达成同步加工及补正之目的,从而大幅节省工时与提升生产效率,有效地增进品质。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台、横向补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视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于一般加工时的布轮动作示意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于纵向补正时的动作示意图。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自动补偿作用的抛光装置主要为由机具10、补偿单元80、往复结构40、研磨座50及控制单元70所构成;而补偿单元80又包括横向补偿结构20、及纵向补偿结构30;其中:
机具10设在横向补偿结构20、及纵向补偿结构30之间;
请配合图1、2所示,横向补偿结构20设在机具10底端,主要包括有底座21、滑移结构及驱动结构;所述滑移结构为在底座21、机具10相对的位置设有滑轨211、滑槽11,使底座21、机具10可相对横向滑移;而所述驱动结构为由横向补偿马达22藉传动皮带23带动枢设于底座21间的导螺杆24转动,而导螺杆24螺设有螺座25,该螺座25为锁固于机具10底端,以使导螺杆24于转动时可以直线驱动机具10横向移动,而此横向补偿马达22是由控制单元70所控制;
请配合图1、3所示,纵向补偿结构30为设在机具10适当位置处,主要包括有座体31、滑移结构及驱动结构;所述滑移结构为在座体31、机具10相对的位置设有鸠尾槽311、鸠尾座12,使座体31、机具10可相对纵向滑移;所述驱动结构为由纵向补偿马达32藉传动皮带带动枢设于机具10间的导螺杆34转动,而导螺杆34螺设有螺座35,该螺座35为锁固于座体31上,以使导螺杆34于转动时可以直线驱动座体31纵向移动,俾补偿带动组设于座体31上的往复结构40,而此纵向补偿马达32是由控制单元70所控制;
请配合图1所示,往复结构40为组设在纵向补偿结构30上,该往复结构40主要包括有横向往复结构、及纵向往复结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稳栋,未经陈稳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611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