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精液移植器无效
申请号: | 00247551.0 | 申请日: | 200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384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芹;刘雪双;许玉刚;刘广荣;徐兆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清芹;刘雪双;许玉刚 |
主分类号: | A61B17/43 | 分类号: | A61B17/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液 移植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在人工授精时,用于人类子宫宫腔内的精液移植器械。
作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目前使用的精液移植器械,多采用塑料制造的空心移植管。实施人工授精术时,将移植管安装在相应的注射器上,通过注射器产生负压,移植管内抽取精子悬液,然后将移植管放入宫腔,推动注射器将移植管内的精子悬液注入宫腔,从而完成人工授精术。目前使用的塑料空心移植管虽然可以用来进行人工授精,但由于质地较硬,前段较细且头部较尖锐,存在与宫颈间隙较大容易造成精液外溢,还易刺伤子宫内膜造成出血,同时,使用这种塑料空心移植管,不易掌握进管深度。上述不足影响了人类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人工授精使用的塑料空心移植管的不足,提供一种弹性适当、头部光滑圆钝、易掌握进管深度同时设有防溢结构的双腔精液移植器,以提高人类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减少副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腔精液移植器,是用医用硅胶制造的具有弹性的圆管状器械,由移液管和设在移液管尾部的气支管构成。移液管的横剖面由外向里分别为外壁、夹层与移液芯腔,末端为可与注射器联接的液管座。气支管的横剖面由外向里分别为外壁、夹层与通气芯腔,末端为可与注射器联接的气管座。液管座(或气管座)内分别依次设有液阀(或气阀)、移液导管(或气导管)并与移液芯腔(或通气芯腔)相通。移液管前部依次独立设有环状气囊室和侧面开口的与移液芯腔相通的出液孔,以及表面光滑的实心半球体头部。移液管从头部向后设有刻度线。设在移液管尾部的气支管内的气管芯腔在移液管夹层内向前延伸至与环状气囊室相通。环状气囊室所在的移液管部位,移液管外壁与夹层的外缘分离。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大的附图1的A-A剖面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囊形成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用医用硅胶制造的具有弹性的圆管状双腔精液移植器械,由移液管(13)和设在移液管(13)尾部的气支管(20)构成。移液管(13)横剖面由外向里分别为移液管外壁(6)、移液管夹层(7)和移液管芯腔(5)。移液管的末端为可与注射器联接的液管座(1),液管座(1)内依次设有液阀(3)和移液导管(4)并与移液芯腔(5)相通。移液管(13)前部依次独立设有环状气囊室(11)和侧面开口的与移液芯腔(5)相通的出液孔(9)以及表面光滑的实心半球体头部(10)。也就是移液管(13)前端头部(10)密闭并制成表面光滑圆钝的实心半球体,以减少进管时对子宫内膜的刺伤。在头部之后的侧面开有出液孔(9),并与移液芯腔(5)相通。在出液孔(9)之后的环状气囊室(11)部位,移液管外壁(6)与移液管夹层(7)外缘分离,并与通气芯腔(12)相通。充气后环状气囊室(11)可形成环状气囊(21)以阻塞精液外溢。气支管(20)的横剖面由外向里分别为气支管外壁(15)、气支管夹层(14)和通气芯腔(12)。气支管(20)末端为可与注射器联接的气管座(19),气管座(19)内依次设有气阀(17)和气导管(16)并与通气芯腔(12)相通。通气芯腔(12)在移液管夹层(7)内向前部延伸至与环状气囊室(11)相通。移液管(13)从头部向后50毫米处开始设有进管时参考的刻度线(8)。
本实用新型应在无菌条件下一次性使用。首先借助注射器产生的负压,将处理好的精子悬液吸入移液管(13)的移液芯腔(5)前部,并充盈到出液口(9)。然后根据受术者具体情况,参照移液管(13)上的刻度线(8),缓慢使移液管(13)经阴道通过子宫颈进入宫腔。之后将已抽取空气的注射器安装在气管座(19)上,推动气支管座(19)上安装的注射器,将空气通过通气芯腔(12)注入环状气囊室(11)并使之充盈形成环状气囊(21),以阻塞精液外溢。再后,推动移液管座(1)上安装的注射器,将精子悬液注入宫腔。最后将移液管(13)缓慢拔出。完成宫腔内人工授精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双腔精液移植器的优点在于操作者参照移液管(13)上的刻度线(8),可掌握适当的进管深度。同时表面光滑圆钝的实心半球体头部(10)使得移液管(13)进入较容易且避免了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而充盈的环状气囊(21)阻止了精液的外溢。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造本实用新型有利于精子在移液芯腔(5)内的存活。从而提高了人类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采用医用硅胶材料制成的。移液管直径为4毫米,其外壁厚度0.3毫米,移液芯腔直径为1毫米,出液口直径为1毫米。移液管头部为半径为2毫米的实心半球体,出液口开在距该球心向后2.5毫米处的侧面。环状气囊室设在出液口向后10毫米至20毫米处。移液管从距头部50毫米处开始向后设有5条进管刻度线,刻度线间距10毫米。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可提高周期妊娠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清芹;刘雪双;许玉刚,未经李清芹;刘雪双;许玉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7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