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无效
申请号: | 00245870.5 | 申请日: | 2000-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399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世揆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扭力 推杆 棘轮 扳手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推杆式的棘轮扳手,尤指一种改变棘轮与推杆上掣齿的啮接位置的推杆式棘轮扳手,以提高该种棘轮扳手的扭力与作动性。
普通的推杆式棘轮扳手是如图1的10所示,具有:一长形柄身11,一棘轮14,容置于该柄身11的头部12所设的通孔中而可转动,用以套接螺帽;一推杆16,为一断面呈圆形的实心杆体,于二侧是各设有一掣齿部17;该推杆16是穿设于该头部12所设的滑道13中而可滑移,并受一弹性构件18所顶抵。使之可定位于二个位置,而可以其右侧或左侧的掣齿部17啮接于棘轮14,以形成不同向的单向棘轮作用。
经申请人研究发现,普通推杆式棘轮扳手的结构并无法承受高扭力,且作动上亦有缺失有待改进。兹说明如下:于图1的状态中,逆时针方向扳动柄身11时,棘轮14与推杆的掣齿部17是形成卡掣作用,可带动棘轮同向转动。此时,于该二者的接触位置:A处,该掣齿部17施予一沿着棘轮切线方向的作用力F,作用于棘轮14的齿部,该作用力F是形成二个分力:Fy及Fx,其中纵向分力Fy是指向棘轮,且作用位置临近于棘轮中心。由于该棘轮为中空的构造,结构强度较差,无法承受高扭力,一旦该作用力F达到相当程度,使纵向分力Fy大于棘轮的抗曲强度后,即会造成棘轮变形破坏,无法使用。
再者,请参阅图2,于图1的操作过程中,该棘轮14亦会施以一反作用力F’作用于该推杆16,由于推杆是为实心构造,故可承纵向分力Fy’,惟其横向分力Fx’过大时,则会造成推杆被卡住于滑道13,而无法使用。其次,顺时针方向扳动扳手时,如图3所示,该推杆16将被棘轮14往右推移,而与棘轮脱掣。由于该接触位置A与柄身轴向的夹角θ是为较小角度,当棘轮的齿部141以其斜面s推移掣齿部17时,如图4所示,其作用力H水平分力n1较小,而垂直分力n2较大,并施力将推杆16迫抵于滑道13内壁,使推杆产生较大的摩擦系数。故即须以一较大的施力始能推动推杆横移,使其棘轮作用较灵敏。
图5、图6所示的其他型式的棘轮扳手19中,棘轮191与掣齿件192亦具有棘轮容易破坏、掣齿件容易卡住以及棘轮作用不灵敏等相同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上揭缺失,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其可承受较高扭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其棘轮的作动较为灵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扭力的推杆式棘轮扳手,包含有;
一柄身,其一端为一夹持端,设有一通孔;一滑道,横向穿设于该夹持端,并与该通孔连通;
一棘轮,其外周面并设有连续状的多数齿部,该棘轮是设于该通孔中,而可转动;
一推杆,于前缘二侧是各设一掣齿部;该推杆是容设于该滑道中,而可滑移;
一定位构件,设于柄身中,并弹性顶掣于该推杆,使推杆于滑道中具有二定位点,于每一定位点时均可使一掣齿部弹性啮接于棘轮;
该滑道的断面具有一平行于该夹持端平面的第一径向以及一与该第一径向垂直的第二径向;该第一径向的长度是大于该第二径向的长度。
该推杆的断面具有一水平径向以及一直立径向,该水平径向的长度是大于直立径向;该推杆的第一径向是配合于该滑道的水平径向;而推杆的第二径向是对应于滑道的直立径向;各该掣齿部是啮接于棘轮较高的位置,而可提高扭力及其作动的灵敏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滑道与该推杆的断面是呈椭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滑道与该推杆的断面是呈矩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棘轮与推杆的掣齿部的啮接范围与该柄身轴向的夹角是界于30度与55度角之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普通推杆式棘轮扳手的局部剖面固。
图2是图1中反作用力的状态。
图3是概同于图1,显示反向扳动该扳手的状态。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普通另一种棘轮的剖面图。
图6是普通又一种棘轮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7中推杆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图7的侧视图。
图11是图7的正视局部剖面图,并显示扳动扳手的状态。
图12是图11的反作用力的状态。
图13概同于图6,为一局部放大图,显示反向扳动该扳手的状态。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世揆,未经谢世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58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托车尾气净化器
- 下一篇:多功能磨刀开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