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侧臂悬吊式双层遮阳伞无效
申请号: | 00244830.0 | 申请日: | 200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523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瑞蒙德·金·坎瑞巴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统领万达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11/00 | 分类号: | A45B11/00;A45B25/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金雁大***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侧 悬吊 双层 遮阳伞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抗强风的遮阳伞,特别是一种外侧臂悬吊式双层遮阳伞。
目前普通形式的遮阳吊伞受结构限制,主要存在如下缺点:①大多数遮阳吊伞不具备摆角功能,或是开伞和摆角合为一次完成,即通过摇手和绳索一次将伞摆角与打开(先打开伞而后才进行摆角),这种结构的吊伞摇手受力较大,行程长,调整麻烦,目前虽有一种新结构吊伞(外侧臂推手悬挂式遮阳伞)是将开合伞与摆角分成二个运动形式完成,但它是以手来推或拉动活动滑块以及其上的锁定手柄装置使之先达到预想的摆角角度,而后以摇手缠绕绳索使伞在预定的摆角角度位置上打开,所以使用起来还是略显不便;②大多吊伞的绳索在开合时弯曲段较多且转角弧度小,从而使得绳索的阻力较大,使用寿命缩短,使用者在使用时摇手柄的力也需较大;③吊伞的斜撑杆是由吊伞八根长骨中的一根承担,并固定在上伞盘中,所以强度非常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撑杆与伞骨分离、绳索串连简洁合理的外侧臂悬吊式双层遮阳伞,该遮阳伞能通过两个不同的运动形式轻松地实现伞的开合及摆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遮阳伞结构包括有传动系统、摇手机构、锁紧机构及配重装置,其中传动系统包括立柱、链轮、链条、下滑套和链索,链轮为两个,固定在立柱内,其中一个固定在立柱的上方,另一个固定在立柱的下方,链条的一端与下滑套上端固定联接,另一端与下滑套下端固定联接,链索的一端与立柱下端固定联接,另一端通过下滑套及锁紧机构,沿斜撑杆方向最后穿过中心柱固定在中心柱下端,斜撑杆位于上下两层伞骨之间,它的一端与下滑套铰接,另一端通过其上的定位夹与中心柱上的固定夹之间的铰接而与中心柱铰接联接;摇手机构位于传动系统下方,包括立柱、轴、齿轮、棘轮、棘爪、内螺纹螺母、外螺纹螺丝和摇手柄,轴为两根,分别可转动地固定在立柱上,齿轮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根轴的一端并相互啮合,传动系统中位于下面的一个链轮固定在一根轴的中央,螺母和螺丝相互配合地固定在另一轴的一端,摇手柄可拆卸地套在螺母上;锁紧机构由下滑套、链条、插销和轴套组成,轴套沿链索运动的垂直方向插在立柱上,链索穿过轴套上的孔,插销在伞需要摆角时穿过轴套插在链索上;配重装置位于立柱的最下方,包括链索、滑轮、配重和立柱,其中滑轮为两个,分别位于链索的两侧,配重连于链索的下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拢时的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系统部分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系统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摇手机构部分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锁紧机构部分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斜撑杆与中心柱连接部分的结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斜撑杆与中心柱连接部分的结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链索的走向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配重装置部分的结构图。
从图1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定块1、斜拉杆2、伞骨3、斜撑杆4、下滑套5、立柱6、链索7、摇手柄8和底座9,其中上定块1固定在立柱6的上端,立柱6插在底座9上,斜拉杆2的一端连接在上定块1上,另一端连接在斜撑杆4上,斜撑杆4位于两层伞骨3之间,与伞骨3分离,它的一端铰接在下滑套5上,另一端如图7、图8所示,与定位夹29固定连接,而定位夹29又与固定在中心柱30上的固定夹31铰接,这样斜撑杆4与中心柱30之间就形成了可自由转动的铰接,从图1中我们还可看出,伞骨3为二层,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遮阳伞在户外使用时,风能更快速的通过,从而提高本产品的抗风强度和使用寿命,且增加美观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统领万达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统领万达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44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