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荧光色差鉴钞仪无效
申请号: | 00232442.3 | 申请日: | 200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5083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D7/12 | 分类号: | G07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色差 鉴钞仪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鉴钞仪,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鉴别钞票光致荧光标志的颜色差别来判定钞票真伪的装置。它是对现行采用的鉴钞装置的补充和技术提升。
目前一般采用的鉴别钞票方法是通过观察在黑光灯(含丰富紫外光)照射下钞票纸质本身是否会产生光致荧光或者观察人为设定的光致荧光标志、水印及金属线以及其它防伪标志的有无等特征来进行判断。
随着金融领域中制造、运输、贩卖伪钞犯罪活动的猖獗和仿真技术水平的提高,以上特征的伪造痕迹有的已不是十分明显,现已发现了同时还具有光致荧光标志的、仿真程度很高的伪钞,在黑光灯的激发下,它的荧光标志的颜色用肉眼很难与真钞区别开来。而现行的鉴钞机还没有鉴别微弱的颜色差别的功能,因此迫切地需要补充和改进鉴钞的方法、建立鉴别荧光标志颜色的技术,提高鉴别伪钞的技术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色度学方法对钞票荧光标志的颜色差别进行判断的鉴钞仪,这种鉴钞仪与待测钞票的新旧程度和表面状态无关,只与其光学标志的光谱组成有关,这种方法能鉴别微弱的颜色差别,达到鉴钞目的,有很高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荧光色差鉴钞仪,包括为光源、色敏器件、I/V转换放大器、A/D转换电路、控制电路和显示电路。黑光灯所激发的荧光信号以透射或反射的方式被色敏器件收集,色敏器件为两个深浅不同的PN结连接成的PNP型或NPN型器件,色敏器件的三个外端引脚中,基极为公共端,接地,光电流分别从PN结的发射极或集电极输出,后续信号依次经I/V转换放大器、A/D转换电路对这两个路信号进行电流/电压转换和线性放大,然后由控制电路对两路信号加以比较,得到与入射光波长相对应的关系,根据信号比较结果,由显示电路以数字信号显示鉴别结果,或者提供语音提示、报警信号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实施,采用了一个包括可探测入射光波长的色敏器件和后续的颜色信号处理电路,以得到并显示探测对象的颜色特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色敏器件由两个深浅不同的PN结组成,它可以是PNP型的,也可以是NPN型的。对应有三个外端引脚。当不同波长的光入射到器件中时,光在这两个PN结中所激发的光电流及其比值有确定的大小,通过电流比值可以判断入射光波长。例如,通过器件设计,我们可以使入射波长为400nm时,两个PN结电流比为0.1左右;当入射波长为600nm时,电流比为10左右。而当入射光为复色光时,器件给出的是复色光探测的积分结果。器件的设计必须根据待探测对象的光谱分布范围灵活设计。钞票的光致荧光有特定的光谱分布,荧光色差鉴钞仪中所使用的色敏器件就是根据荧光标志的特征而特别设计的,它在荧光标志的光谱范围中有最好的分辩率。
黑光灯所激发的荧光信号以透射或反射的方式被色敏器件收集。色敏器件的三个外端引脚中,基极为公共端,两个PN结的光电流分别从发射极和集电极输出,后续信号处理电路对这两个光电流进行电流/电压转换和线性放大,然后对两路信号加以比较,得到与入射光波长相对应的关系。为了更精确的确定这种关系,可以采用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处理。信号最后以数字或音响报警信号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荧光色差鉴钞仪是利用钞票独特的光致荧光标志设计而成,独特、新颖、合理,结构简单,鉴别的准确度高,因此,对于准确鉴别钞票真伪、有效防止伪钞进入市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光源,2为色敏器件,3、5为I/V转换放大器,4、6为A/D转换电路,7为控制电路,8为显示电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荧光色差鉴钞仪,如图1所示,包括为光源1、色敏器件2、I/V转换放大器3和5、A/D转换电路4和6、控制电路7和显示电路8。黑光灯1所激发的荧光信号以透射或反射的方式被色敏器件2收集,色敏器件为两个PN结,连接成NPN型,色敏器件的三个外端引脚中,基极为公共端,两个PN结的光电流分别从发射极和集电极输出,后续信号依次经I/V转换放大器3和5、A/D转换电路4和6对这两个光电流进行电流/电压转换和线性放大,然后由控制电路7对两路信号加以比较,得到与入射光波长相对应的关系,根据信号比较结果,由显示电路8显示鉴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32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