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炸锅无效
申请号: | 00228463.4 | 申请日: | 200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4372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冬明 |
主分类号: | A47J37/12 | 分类号: | A47J37/12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晓颖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炸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炸制食物的电子用具。
目前,用于炸制食物的电子用具,都采用整体式结构,电路控制部件,加热部件等和锅体是一个整体,不能用洗碗机清洗,很不方便;另外,锅体没有专门的隔热设计,使得使用时外表面很热,偶尔会有烫伤的危险,而且浪费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真空保温结构的炸制用具——电炸锅,可设计成电子式和机械式两种机型,使其具有清洗方便、安全及节能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锅体、锅盖、底座,锅体由可被加热的内壁及隔热的外壁构成,内壁和外壁构成一个密封的腔体,腔体可被抽真空或充填隔热材料而形成隔热层,内壁上装有电热元件,锅盖与锅体通过锁扣锁紧,锅盖上装有活性碳吸附垫,锅体内放置有食品筐,锅体外壁上设置有内置插头,内置插头一端通过导线与电热元件相连,另一端与设于底座的插座插接,底座上放置有插座等。对于电子式电炸锅,温度传感器装在锅体内壁内表面,底座上装有线路控制板:对于机械式电炸锅,温度传感器装在底座上,底座上装有温度控制器和定时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节电,安全,可方便炸制食品,另外可将锅体放进洗碗机内清洗,非常方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向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垂直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把手水平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械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附图5的B向视图。
图例说明:锅盖1,食品筐把手2,真空锅体3,电热元件4,电源插头5,电源插座6,控制板7,底座8,温度传感器9,食品筐10,吸附垫11,排烟盖12,把手锁13,温控器14,定时器15,传感器壳16。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锅体3、锅盖1、底座8,锅体3由可被加热的内壁31及隔热的外壁32构成,内壁31和外壁32构成一个密封的腔体,腔体可被抽真空或充填隔热材料而形成隔热层,锅盖1与锅体3通过锁扣锁紧,锅盖1上装有活性碳吸附垫11,锅体3内放置有食品筐10,锅体3的内壁31上设置有电热元件4,锅体3的外壁32上设置有内置插头5,内置插头5一端通过导线与电热元件4相连,另一端与设于底座8的插座6插接,底座8上放置有插座6。锅盖1与真空锅体3通过锁扣可以相互锁紧,食品筐10放在真空锅体3内,食品筐10上装有食品筐把手2,把手2装在真空锅体3外,与食品框10以轴连接,并可绕轴转动。
真空锅体3内壁的外表面上装有电热元件4,电热元件4不与真空锅体3外壁接触,这样,电热元件4发热时只会加热真空锅体3的内壁31,真空锅体3外壁上装有电源插头5,底座8上装有电源插座6,真空锅体3放在底座8上时,电源插头5与电源插座6配合上,接通电源,即可加热,不使用时,可随意从底座8上移走真空锅体3;锅盖1中间装有吸附垫11,上面用排烟盖12盖着,吸附垫11上有活性碳。炸制食品时,油烟通过锅盖1内壁的小孔,进入吸附垫11过滤后从排烟盖12排出。
如图1、图2所示,为电子式电炸锅,内壁31外表面上装有电热元件4,温度传感器9装在锅体3的内壁31内表面,温度传感器9与真空锅体3内壁之间用绝热材料隔离,以保证温度传感器9能够测出锅内的真实温度,底座8上装有线路控制板7,线路控制板7可控制食品炸制时间,也可控制电热元件4的加热功率。
如图5、图6所示,为机械式电炸锅,内壁31外表面上装有电热元件4,温度传感器9装在传感器壳体16内表面,传感器壳体16套装在底座8的凸台81上,传感器壳体16的顶部与内壁31外表面相接,传感器壳体16内的隔板82与凸台81之间装有弹簧83,可使传感器壳体16上下浮动,保证传感器壳体16与内壁31外表面紧接触,底座8上装有与插座6相接的温控器14和定时器15,用来控制锅内温度及炸制时间。
如图3、图4所示:把手2中间设有滑槽21,由推杆131和弹簧132构成的锁扣13安置在滑槽21内。当食品筐把手2绕相应的轴旋转到水平位置时,把手2上的滑槽21与食品筐10的孔101相接,锁扣13中的推杆131直接插到孔101,使食品筐把手2与食品筐10水平固定,食品筐把手2得以将食品筐10托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冬明,未经王冬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84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