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把无效
申请号: | 00228207.0 | 申请日: | 200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417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8-08 |
发明(设计)人: | 廖道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道诚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23757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自行 车把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把。
自行车做为交通工具,以其轻便、灵活、对道路要求低而广受欢迎。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生存空间的日益紧张,人们对自行车的小型化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但由于人体工学的要求,自行车在使用状态时的大小是一定的,因此,就要求自行车的大小是可以方便地变化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把,能方便地折叠。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是: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把,包括基架、左右把手,基架与前叉立管垂直相连,其特征是:在基架左右两头各连结一个轴套,左右把手相互分开,二者都做为轴芯分别配入左右轴套内,且可在轴套内滑动。
采用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当需要折叠时,可将左右把手在轴套中向中间滑动,即可使其左右长度大大减小,实现折叠的效果;当要展开时,使把手向两侧滑动,展开到一定的长度时,即可正常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把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式自行车把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轴套横截面示意图。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见图1、2,本实施例的可折叠自行车把,由前叉立管1(即位于自行车前部、下端支撑于前轮上、上端与车把相连的竖直支撑件)、基架2、左右把手4组成,基架2固定在前叉立管1上,与前叉立管1垂直相连,在基架2左右两端各有一个轴套3,左右把手4相互分立,二者分别与基架2上的左右轴套3相连,其外径与轴套内径相配合,做为其轴芯并可在其中滑动;基架2和把手4之间通过两者所具有的轴套——轴芯的结构相连系,轴芯在轴套3内可以相对左、右移动,也即两把手4可在基架2上左、右移动;当左、右两把手4向中间移动后,就减少了两把手4间的宽度,使折叠车所占空间减少。在轴套3的侧面有弹簧栓5,在车把4上相应位置处有栓孔51,当弹簧栓5的锁舌状端面伸入到栓孔51中时,可使车把不能在轴套3中移动。弹簧栓5的作用是保证在正常使用时车把手不致于滑动,该机构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比如用螺丝栓,即用螺丝来推动锁舌状端面的前进和后退,同样也能插入栓孔51中,使左右把手不能移动。
轴套3与基架2有一定夹角,从而使两个把手4在折叠后相互错开;把手4端头再反方向弯折相同角度,使得展开后两个把手握手段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两轴套3都摆有同方向的角度且相互错开,使两把手4向中间移动后可错开放置,把手4再弯折与轴套3相同的角度,使两把手4向中间移动后可错开放置,把手4再弯折与轴套3相同的角度,使两把手4在展开后两个握手段在同一直线上。轴套3上有弹簧栓5,把手4上有多个栓孔,弹簧栓5的斜口都向中间,使把手4不能向中间移动,但可分别向左、右两边移动,弹簧栓5在弹簧的压力下自行进入栓孔,方便展开。轴套3上还有紧固螺丝6,可压紧把手4,防止把手4松动。轴套3、把手4都为方形,使把手4不能转动,把手4两端都有限位(只要做一个凸起即可),防止把手4脱出轴套3。在需要折叠时,就松开弹簧栓5和紧固螺丝6,使两把手4向中间移动,减少两把手4之间的宽度,使折叠车所占空间减少;当要展开时,就把左、右把手4分别向左、右两边移动,弹簧栓5自行进入把手4的栓孔,并旋紧紧固螺丝6。
两轴套3的横截面为凸形(见图3),其上方有隆起的拱桥31,可供制动柄7通过。制动柄7弯成直角,直角处连结在把手4上的转轴上,其一段在把手4管外面,另一段在管里面,与钢索8相连,内置钢索8改向转轴,钢索8从把手4管里出来,再连接制动装置。
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1、前叉立管1;2、基架2;3、轴套3;4、把手4;5、弹簧栓5;6、紧固螺丝6;7、制动柄7;8钢索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道诚,未经廖道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8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投币存物柜
- 下一篇:柴油碱精制防乳化的静态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