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轮胎异常传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0222122.5 | 申请日: | 200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4311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23 |
发明(设计)人: | 钟跃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跃兵 |
主分类号: | B60C23/06 | 分类号: | B60C23/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肖凌 |
地址: | 61008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轮胎 异常 传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胎异常传感装置。
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轮胎有可能慢刹气,若未能及时发现,则极有可能导致轮胎损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汽车轮胎异常传感器,以便能及时将轮胎的异常情况及时反应到驾驶室,使司机能尽早发现轮胎情况异常而予以处置。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达到了上述设计目的,其特征在于由桥箍、梯形件、连接板、传感主体、触棒和保护套构成,梯形件中间为绝缘板,板中央有一搭铁点,连接板内有纵向弹簧,梯形件与连接板之间有转动销连结,梯形件与传感主体紧固为一体,触棒上端由一活动销将其支撑在主体内,并有限位件将其限位,主体内有一对触点,触棒下部套有保护套。
为了使本装置适应不同直径轮胎,需进行纵向调节,本装置可将触棒设计成内外或上下两部分,通过纵向调节机构进行长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桥箍由紧固件固定在汽车前桥或后桥上,靠近轮抬的合适位置,当汽车轮胎发生漏气时,轮胎横向变形,触棒在传感主体内由于被单向限位,在轮胎变形后触及触棒时,触棒倾斜,点搭铁,发出轮胎异常信息;当轮胎(特别是拖车轮胎)丢失时,触棒将大角度倾斜,至使梯形连接板顶部中央的搭铁点与两侧金属材料搭铁,发出异常信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一般每车视轮胎对数只需2~8个。用费用低廉的装置来及早发现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轮胎发生的异常,可及时予以处置,以免造成爆胎或丢失的重大损失。
若将本机动车轮胎异常传感装置广泛使用于机动车上,可避免经常发生的机动车辆轮胎漏气爆胎和丢失的现象,从而可为车主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主视图
图2图1的左视图
图3图1的a-a向视图放大
图4图1的a-b段左视图
图5图1的c-c向视图放大
图6图2的d-d剖面图
图7图4的e-e剖面图
图8触棒下部纵向调节结构示意图
机动车轮胎异常传感装置由桥箍1、梯形件2、连接板3、传感主体4、触棒5、保护套6构成,梯形件2中间为绝缘板,二侧17为金属材料制成,绝缘板中央有一搭铁7,梯形件2内有纵向弹簧8,可调节触棒5的高度。梯形件2与连接板3之间有转动销9连结,梯形件2与传感主体4紧固为一体。传感主体内安装有一对搭铁触点10和11,10为用绝缘套包裹的导体棒,一端固定在主体外壳上,触点11为一端固定在主体外壳上,一端悬空且被触棒和小弹簧相向施力的簧片,触棒5上端由一活动销12将其支撑在主体4内,并有限位螺栓13限制触棒只能向内侧摆动。触棒与外侧主体壳体之间有一大弹簧14,与内侧主体外壳之间有一小弹簧15,平时大弹簧14顶住触棒5,小弹簧15与触棒5在相对方向上压迫簧片11,当轮胎漏气横向变形,推动触棒向内移动,触棒5上端即绕销9转动,压迫大弹簧14,释放小弹簧15,触棒撤去对簧片11的压力,簧片11与导体棒触点10搭铁,发出轮胎异常信号。
当轮胎(主要是拖车轮胎)在高速行驶时,万一轮胎丢失,因拖车不影响主动车,故司机不易发现。该丢失事故发生时,触棒5连同主体和绝缘板向外倾斜,绝缘板3中央的搭铁点触碰到金属板时搭铁,发出异常传感信息。
触棒5下部分为内外二部分,二者均有间距相等的装配孔16,用于调节触棒的长度,以适应不同轮胎直径高度上的差异。要求将本装置安装好后稍微高于地面。内棒18上有螺纹,装配时,先将保护套6从上而下套在内棒18下部,将螺母19紧固在保护套6上方的内棒18上,然后用紧固件将内棒与外棒紧固装配好,再用紧固件将内、外棒紧固为一体,保护套可有效保护触棒。因为其活动套在具有喇叭状的内棒上,受力时,可活动旋转,没有二者之间的硬摩擦。保护套由喇叭状棒脚限位,不向下沉,又由螺母限位,不向上冒。
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准确,及时发出轮胎异常信号,从而有效保护轮胎不至爆裂时才发现漏气,及时处置,也可避免轮胎在高速行驶时丢失。
本装置可为车主避免损失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跃兵,未经钟跃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221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