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科牵引复位固定钳无效
申请号: | 00201781.4 | 申请日: | 2000-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12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希瑞;林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希瑞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050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科 牵引 复位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医疗器具,尤其是采用闭合复位交叉针内固定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医疗器具。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也最易致残的一种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外固定,4周左右去除外固定,如复位失败则采用手术方法切开,将断端复位后用两根钢针交叉钉固定,使之保持正确对位并愈合。当采用手术治疗时易发生感染、关节粘连、血管神经受损等各种并发症。目前,小儿肱骨髁骨折最新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交叉针内固定,此法与前述方法的区别是,手法复位后直接通过皮肤将交叉针钉人断端。此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用此法接骨时,先牵引,后复位、经X光检验无误后,再将交叉钉钉入断端,故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要求交叉钉应准确、快速地钉入,这是保证准确复位的关键。目前,交叉钉钉入位置及角度的准确性主要靠大夫的手感控制,钉入角度不易控制,操作技术要求较高,为使该法易于操作,临床中急需相应的牵引复位医疗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用牵引复位固定钳,该钳应能方便地牵引复位并使交叉钉准确快速地钉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骨科牵引复位定位钳,它包括一夹持钳,其改进在于,所述夹持钳的两个夹持端头设有小孔2。
为提高导向精确度,上述定位钳,所述小孔中固定有空心针管3。
为防止滑脱,上述定位钳,所述空心针管的针形端头弯折,弯折角a为5°-60°。
为便于调节,上述位定位钳,所述空心针管带有管座4,管座端面帖靠在小孔端面上,管座上的螺杆或螺钉位于小孔中。
上述定位钳,所述管座、小孔相互帖靠端面上分别设有啮合的端面齿。
本实用新型在钳口夹持端头设计小孔及空心针管,使交叉钉可方便地由小孔及针管钉入接骨处,穿钉基本无手术创伤,并具有定位导向准确、使用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等特点,不仅适宜小儿肱骨髁上骨骨折接骨使用,还可用于股骨远端骺滑脱等骨伤的治疗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管座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1、2,图1所示实施例为管座和小孔贴靠端面设有啮合齿的一实施例。图中1为夹持钳钳体,小孔2设于夹持端头上,空心针管3针形端头的弯折角a至少为5°,否则夹持断端牵引时,因钳口张开、空心针管向外倾斜,断端易于沿针管斜面滑脱,设此弯折后,夹持的同时可牢牢将断端钩挂住,不仅夹持牢靠,还可减少所需夹持力。管座4为盘状,小孔内的螺钉7旋入管座螺孔中,旋松螺钉时,管座、小孔相互啮合的端面齿脱开,转动管座可调节空心针管的导入角度。
图3所示管座结构中,管座4为柱状,空心针管2固定插于管座中,管座贴合端面上的螺杆5由小孔2内伸出,旋松螺杆上的锁母6、转动管座4可调节空心针管的导入角度。当然,管座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夹持端头的小孔还可是圆锥形孔,管座可设置成相应的圆锥形杆,旋紧圆锥杆上的螺杆也可方便实现空心针管导入角度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希瑞,未经吴希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017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