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低压加氢精制高品质正己烷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00133230.9 | 申请日: | 2000-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51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2-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祥云;谭念华;郝爱香;汪志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9/15 | 分类号: | C07C9/15;C10G6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红波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低压 加氢精制 品质 己烷 生产工艺 | ||
低温低压加氢精制高品质正己烷生产工艺,属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低压加氢精制高品质正己烷生产工艺。
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主要有:
1.《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98,11(2),36-39,芳烃抽余油催化加氢制优质溶剂油,文章叙述了采用改性催化剂Pt(Al2O3)对芳烃抽余油进行低压加氢生产优质6号、120号溶剂油,芳烃、烯烃转化率为95%~99%,液时空速为3.0/h。该技术仅能生产工业级溶剂油,且无法同时将烯烃和芳烃脱除至几个ppm以下,属于粗加氢工艺;
2.《石油化工》,Vol.4,No.1,催化加氢法脱除己烷溶剂中微量苯,文章采用南京化肥厂生产的0501加氢催化剂对工业己烷溶剂中的微量苯进行加氢精制,己烷溶剂产品中的苯含量小于100ppm。该技术仅介绍了实验方法,主要考虑加氢条件对脱苯的影响;
3.CN95112427,催化重整装置生产抽提溶剂油的工艺方法,95.8.21(公开/公告),提出了直馏汽油的加氢精制过程及吸附法脱硫精制生产抽提溶剂油产品的工艺过程;
4.CN95110595,从C5馏份油制取民用液体燃料和无铅汽油的方法及应用,95.8.29(公开/公告),提出了一种采用固定床催化氧化反应器脱除C5以下馏分油及凝析油废溶剂油中硫醇的方法,用于生产民用燃料。脱臭效果<5ppm硫醇;
5.《石油化工》,Vol.5,No.5,铂重整抽余油两塔连续精馏分离正己烷溶剂,文章叙述了采用两塔连续精馏从铂重整抽余油中分离切割出正己烷溶剂的小试和工业化试验研究过程,正己烷溶剂产品中正己烷含量为60%~80%;
6.《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130号溶剂油和ST407印花溶剂油,以苯抽提副产品非芳汽油为原料,经精馏切割、脱硫、脱臭工艺生产130号溶剂油(主要用于橡胶工业和粘合剂行业)和ST407印花溶剂油(主要用于纺织印染和皮革制造行业)。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炼油厂炼油生产中的副产品轻油资源,经过精馏切割后,进行加氢精制,一次性地脱除溶剂油中的不饱和烃,芳烃,有机硫、氯、氮等杂质,以低生产成本生产高品质的正己烷溶剂油和其它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溶剂油产品。产品中的溴指数≤1mgBr/100g样品(即烯烃含量),芳烃含量≤1ppm,总硫含量≤1ppm,总氯含量≤1ppm,水含量≤40ppm。正己烷溶剂油中的正己烷含量达90%~95%。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利用炼油厂炼油生产中的副产品轻油资源,经过精馏切割后,采用高活性催化剂,在120~280℃的温度(如130℃、180℃、260℃)和0.2~0.4Mpa(表压)的压力(如0.3Mpa)下进行加氢精制,一次性地脱除溶剂油中的不饱和烃,芳烃,有机硫、氯、氮等杂质,以低生产成本生产高品质的正己烷溶剂油和其它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溶剂油产品。
对于溶剂油生产工艺过程中不同组分的原料轻油,可采用预加氢初步脱除烯烃、芳烃、有机硫等杂质,然后精馏分割出正己烷溶剂及其他可利用的溶剂油组分,再根据不同的产品质量要求进行加氢精制,彻底脱除相应的杂质和采用先精馏切割出正己烷溶剂及可利用的组分,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加氢精制,生产符合要求的高品质正己烷等溶剂油产品。
为获得高品质的正己烷等溶剂油产品,本发明的加氢精制工艺采用一段加氢脱硫和二段加氢脱烯烃、芳烃的工艺技术,即在230℃~260℃的温度下脱除有机硫,然后在120℃~140℃的温度下经加氢反应器I脱除大部分烯烃和芳烃,再在160℃~200℃的温度下深度脱除剩余的烯烃和芳烃。
本技术也可单独用于脱有机硫或脱除烯烃和芳烃。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详细描述:
附图1为碳六馏份油的加氢精制试验装置流程简图。
附图2为直馏瓦斯凝析油及其精馏产品的加氢精制试验装置流程简图。
附图3为两塔连续精馏试验装置流程简图。
实施例:
(一)、试验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33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域用户集中授权和管理系统
- 下一篇:双镜头式投影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