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有效
申请号: | 00128544.0 | 申请日: | 200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297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30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和己;田中邦彦;小丿泽圣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21/22 | 分类号: | H02K21/22;H02K1/2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久磁铁 回转 电动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圆周方向配置多个永久磁铁的转子轭在定子的外周旋转、转子轭在各永久磁铁之间具有辅极部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尤其是适合于作为发动机用的起动机兼发电机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
以往,发动机用的起动马达和发电机是单独装备的,但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10-148142号所公开的是一种将各种功能组合在一起的起动兼发电装置。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发动机用的起动马达,我们知道有圆筒状的转子轭在定子的外周旋转的、外转型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另外,例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8-275476号所公开的是一种在这样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上,为了使在转子和定子之间的磁通分布变形趋于缓和,防止扭矩振动的产生,在相邻的永久磁铁之间形成有辅极部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
上述现有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在中间隔着辅极相邻接的永久磁铁之间,产生将该辅极当作磁路的漏磁通,减少了有效磁通。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驱动扭矩,必须增大永久磁铁,或者增加定子线圈的励磁电流,但势必招致马达增大、重量增加,或者电力消耗增大。
再有,在将一个马达,在起动发动机时当作起动马达用,在车辆行驶时当作发电机用的情况下,若象上述那样,增大永久磁铁,则在当作起动马达用时,能获得较大的驱动扭矩,与此相反,在将其当作发电机用时,由于要产生很大的超出需要量以上的电力,所以,发动机E驱动起动兼发电装置所需要的扭矩(被动扭矩)增加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的、在当作起动马达用时,能获得较大的驱动扭矩,在当作发电机用时,能减小被动扭矩的、作为起动兼发电装置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包括:定子及其线圈;沿圆周方向配置若干永久磁铁、在上述定子的外周旋转的大致为圆筒形的转子轭,上述转子轭在相互邻接的各永久磁铁之间具有辅极部,其特征是:在上述各永久磁铁和转子轭之间,设有一部分空隙。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在各永久磁铁和转子轭之间形成有空隙,将该空隙部分当作磁路的漏磁通减少了,所以,磁通的有效成分增加了,驱动扭矩增加了。
图1是将本发明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应用于起动兼发电装置上的小型摩托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摆动单元的曲轴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用与起动兼发电装置(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的旋转轴(曲轴)垂直的平面进行局部剖切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4是图3的侧剖视图。
图5是转子轭的平面图。
图6是转子轭的侧视图。
图7是转子轭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起动兼发电装置的控制系统方块图。
图9是用于说明设置在转子轭上的空隙部的功能(电动时)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设置在转子轭上的空隙部的功能(发电时)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转子轭的平面形状的图。
图12是永久磁铁穿插在图11的开口部中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转子轭的平面形状的图。
图14是永久磁铁穿插在图13的开口部中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转子轭的平面形状的图。
图16是永久磁铁穿插在图15的开口部中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转子轭的平面形状的图。
图18是永久磁铁穿插在图17的开口部中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转子轭的平面形状的图。
图20是永久磁铁穿插在图19的开口部中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是将本发明的永久磁铁式回转电动机应用于起动兼发电装置上的小型摩托车的整体侧视图。
车体前部3a和车体后部3b通过低矮的地板部4相互连接着,构成车体的骨架的车架大致由下行管6和主管7构成。油箱和贮物箱(都未图示)由主管7支承着,在其上方配置有车座8。
在车体前部3a,车把11支承在转向操纵头5上,且设置在其上方,前叉12向下方延伸,前轮FW支承在其下端。车把11的上部由兼作仪表盘的车把罩13覆盖。在主管7的上立部下端,突设有托架15,摆动单元2的悬挂支架18通过连接件16摆动自如地连接且支承在该托架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8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