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水冷甲醇发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00124440.X | 申请日: | 2000-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93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姜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忠扬 |
| 主分类号: | F02B69/02 | 分类号: | F02B69/02;F01P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37008 山西省大***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甲醇 发动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甲醇燃料在与空气混合雾化过程中大量吸热对发动机降温,而不需用水循环降温的免水冷甲醇发动机。
传统的发动机运行中是用水循环降温的,需要设置水泵、水箱、风扇等主要部件构成水冷系统,这种水冷结构的发动机结构复杂、噪音大、体积大,制造成本高,不易于操作和维修,而且增加了发动机功率的损耗。目前将传统发动机做部分改进后可烧甲醇燃料,但是由于甲醇雾化过程中大量吸热,造成进气支管及喷油嘴温度很低,甲醇中蜡质易在此固化,因此经常发生喷油嘴被蜡质堵塞,燃烧不净和放炮现象。此外,运行中甲醇燃料的消耗也较高。
参阅图1所示,传统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水泵13的抽动作用下,水从水箱14出来通过上水管15、进水口2进入缸盖内的水循环通路4,通过贯通缸盖、缸体的下行水道6进入缸体吸收活塞5工作产生的热量,然后通过上行水道9重新回到缸盖内的水循环通路4,并从出水口3流出进入下水管16流回水箱14,此循环为水冷系统的大循环流程。若为水冷系统的小循环流程,则节温器17关闭,下水管16封闭,热水从出水口3流出后直接通过导管18流回水泵13,经进水口2进入缸盖内的水循环通路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能耗低,噪音小,利用甲醇燃料在与空气混合雾化过程中大量吸热对发动机降温,而不需用水循环降温,减少发动机功率的损耗,提高发动机有效功率的免水冷甲醇发动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免水冷甲醇发动机,主要是由化油器、缸体、缸盖、活塞、缸套、进气门、排气门、连杆、曲轴、废气出口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化油器出气口与发动机缸盖的水循环通道联通;在发动机缸体侧面设置有出气孔与缸内水循环通道联通,出气孔通过通道联结管与发动机的燃烧室联通。
缸体侧面设置的出气孔的面积之和要大于化油器出气口面积的60%以上。
通道联结管主管及每个进气支管联结口的内截面积分别要大于化油器出气口面积的60%以上。
本发明改进了传统发动机的结构,利用甲醇燃料与空气混合气体雾化过程中大量吸热对发动机降温。实验表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一、结构简单;取消了水泵、水箱等主要部件构成的水冷系统,不需用水循环降温。从而降低发动机成本,减小体积,易于操作和维修。
二、功率提高;取消了水冷系统,减少了发动机功率的损耗,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提高。
三、节约水源;不用冷却水,减少了司机加水之劳。
四、不烧汽油烧甲醇;目前世界石油资源短缺,价格一直上扬,现在国内汽油价格已达到每升3元以上,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可制甲醇,现在每升甲醇市场售价只有1.2-1.5元,使用甲醇燃料可大大降低车辆的运行成本。
五、无环境污染;甲醇属清洁燃料,燃烧后对空气的污染程度很小。
六、对甲醇燃料要求不高;我国目前生产的甲醇中含蜡成分较高,现有改进后的烧甲醇发动机,因甲醇雾化吸热造成进气支管及喷油嘴温度很低,甲醇中蜡质易在此固化,因此经常发生喷油嘴被蜡质堵塞现象。本发明由于甲醇混合气体是经发动机内流入燃烧室,这样既对发动机降温又对混合气体起到了预热的作用,所以燃料中的蜡质不会固化,避免了喷油嘴被蜡质堵塞现象。
七、避免了燃烧不净及放炮现象;甲醇混合气体在发动机内流动吸热,不仅保证发动机的正常温度,而且还提高了甲醇燃料的雾化程度,解决了传统发动机经常出现的燃烧不净及放炮现象,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
八、噪音小;取消了水冷系统,减少机械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四冲程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缸体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缸体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通道联结管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通道联结管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通道联结管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忠扬,未经姜忠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44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戳材料
- 下一篇:反向恢复型输入输出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