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集成光路结构光谱仪及其集成光路组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0105125.3 | 申请日: | 200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315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福斌;张平;刑汝冰;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47 | 分类号: | G01N21/47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集成 结构 光谱仪 及其 组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光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集成光路结构光谱仪及其集成光路组件制备方法的改进。
常规光谱仪采用光学平台式结构,并多采用光栅扫描方法获得光谱曲线,光谱仪的系统部件多、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不利于移动使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一直在为光谱仪的小型化、集成化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例如,1990年,Don S.Goldman等人报道了一种光栅一光波导结构光谱仪(Don S.Goldman,et al.Applied Optics,1990,29(31),4583-4589.)参见图1;1996年,Dietmar Sander等人报道了一种新型光栅一光波导结构光谱仪(Dietmar Sander,et al.Applied Optics,1996,35(21),4096-4101.)参见图2,其特点是在平板光波导输出端面制备阶梯光栅;上述光谱仪均属于集成光路结构光谱仪,在光谱测量中起关键作用的集成光路组件由输入输出光栅和平板光波导集成为一体所构成。光栅一光波导型光谱仪中的集成光路组件制备工艺简述如下(参见图1):首先在玻璃(或其它光学材料)衬底表面制备输入输出耦合光栅,然后在衬底和光栅表面沉积高折射率光波导层。已有技术在集成光路组件制备方法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①由于高精度(光栅周期小于1μm)、特殊形状(如阶梯形、锯齿形、直方形等)的闪耀光栅的制备工艺要求非常苛刻,很难制备出理想的光栅结构,因此很难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和较强的色散能力。②由于制备光栅的工艺设备十分昂贵,制备工艺也难于掌握,这类光栅光谱仪的制备成本和造价必然极高,并且不易批量生产,因此难于实用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已有技术中由于高精度、特殊形状的闪耀光栅难于制备,带来耦合效率低和色散能力弱的问题;解决由于制备光栅的工艺设备十分昂贵,且制备工艺难于掌握,带来光谱仪造价过高、难于实用化等问题;解决常规工艺无法将棱镜耦合器制备于波导下表面(即衬底一侧)的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微型化、集成光路结构的光谱仪及其集成光路组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光谱仪详细内容见图3、4:它包括:光源1、聚焦透镜2、3、光谱信号处理系统4、集成光路组件包含硅基片5、样品窗口6、光波导薄膜7、棱镜8、9和光波导衬底10,硅基片5与光波导薄膜7的上表面固定接触,在硅基片5中部开有样品窗口6,其中装有待测样品,棱镜8、9底面与光波导薄膜7的下表面固定接触,光波导衬底10的上表面与光波导薄膜7的下表面固定接触,光波导衬底10的两端分别与棱镜8、9的侧面固定接触。
由光源1发出的光经过聚焦透镜2聚焦,由棱镜8耦合进入光波导薄膜7,并以导模模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与待测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特征光谱,然后由棱镜9耦合输出并由聚焦透镜3聚焦于光谱信号处理系统4中的光探测器的感光面上,形成色散光谱,最后由光谱信号处理系统4给出光谱图。
本发明的集成光路组件制备工艺方法如下:
(1)对双面抛光硅基片5进行高温湿氧氧化,生长二氧化硅掩膜;
(2)用正性光刻胶在二氧化硅掩膜表面光刻出样品窗口图形;
(3)用化学腐蚀剂将暴露于表面的二氧化硅掩膜腐蚀掉,保留的二氧化硅掩膜做为样品窗口的掩膜;
(4)去掉光刻胶并将硅基片5倒置;
(5)在硅基片5上表面采用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方法沉积五氧化二钽或氮氧硅光波导薄膜7;
(6)用光学胶将输入棱镜8、输出棱镜9粘接于光波导薄膜7上表面;
(7)在棱镜8、9之间注入环氧树脂胶,经过固化形成光波导衬底10;
(8)用硅腐蚀液在硅基片5上腐蚀出样品窗口6;
(9)将集成光路组件倒置既完成光谱仪集成光路组件的制备。
本发明优点或积极效果:本发明的核心是采用用棱镜做为输入输出耦合器和色散元件来取代光栅,本发明采用的集成光路组件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将棱镜制备于波导薄膜下表面,解决了已有制备工艺无法将棱镜制备于波导薄膜下表面,用棱镜一光波导结构取代光栅一光波导结构,解决了已有技术中由于高精度、特殊形状的闪耀光栅难于制备,带来耦合效率低和色散能力弱的问题;解决了由于制备光栅的工艺设备十分昂贵,且制备工艺难于掌握,带来光谱仪造价过高、难于实用化等问题;解决了光栅易受环境变化(如热胀冷缩等)的影响,因而限制光谱仪应用范围的问题;解决了光栅一级光谱与二级光谱重叠引起杂散光干扰,导致光谱分辨率降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5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