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箭排钩拉锯片锯割机面收装稻麦人力收割机无效
申请号: | 00101232.0 | 申请日: | 2000-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302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春雷 |
主分类号: | A01D34/08 | 分类号: | A01D3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37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箭排钩 拉锯 片锯割机面收装稻麦 人力 收割机 | ||
1、箭排钩拉锯片锯割机面收装稻麦人力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左架臂(3)及其以机口对称右架臂,机面垫板(11)、直梁(16)、右轮梁(21)以及以机身对称左轮梁、弯梁(22)、弯柄(25)、右轮轴(18)及其机身对称左轮轴,右轮子(19)及其以机身对称左轮子,手推柄(31)和链条调节杆(28)一起构成平铲状机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左架臂(3)及其以机口对称右架臂的前端上扭扣一把形似梳子齿条同时在中部朝一边弯折成钩的助锯钩(5),助锯钩(5)钩内穿放一把锋利锯片(8),助锯钩(5)由厚度2-6mm的扁钢加工制成,比锯片(8)短50-80mm,钩体面宽40-60mm,钩长15-30mm,钩宽2-3mm,钩间距15-30mm,钩面朝上。锯片(8)长比机口宽多50-80mm,宽25-45mm,厚1-2mm,齿呈等腰三角形状,齿深5-12mm,齿根大15-20mm。锯片(8)两端分别固定在右锯臂(12)及其以机口对称左锯臂的前端上。右锯臂(12)及其以机口对称左锯臂的后端分别焊接在锯支动杆(15)两端前侧处。锯支动杆(15)直径10-14mm,它偏靠曲柄护壳(37)而远离机面垫板(11)8-20mm。锯支动杆(15)两端分别穿套在由右侧前槽轮(14)及其相对右侧后槽轮和左侧前槽轮及其相对左侧后槽轮各夹成的槽孔内并能作匀衡往复运动。槽轮各厚15-30mm,两头直径均为15-30mm,周边均凹成圆环状,它们分别由小支轴套定在左架臂(3)及其以机口对称右架臂的后端上,且能随着锯支动杆(15)的往复运动而灵活转动。锯动轴(17)制成直角弯折,最短的一端倒扣在锯支动杆(15)右端自外向内80-120mm处的凹槽内,并用插鞘穿插使之与锯支动杆(15)形成传动连接;而最长的一端,在穿过横向管套(20)后与曲柄护壳(37)内的锯割连杆(13)及其锯割曲柄(38)形成相互传动连接。锯动轴(17)最长一端比横向管套(20)多长80-100mm。锯割曲柄(38)与圆锥从动齿轮(35)间有一传动轴。圆锥主动齿轮(34)通过转轴与飞轮(33)对接将动力传给圆锥从动齿轮(35)。转轴管套(36)与曲柄护壳(37)及其横向管套(20)形成连体,它们采用螺钉分别固定在弯梁(22)左端与直梁(16)中部上。圆锥主动齿轮(34)与圆锥从动齿轮(35)的转速比是1∶2-4。
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力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助锯钩(5)底部,左架臂(3)及其以机口对称右架臂的平行叉内,安放一排能按给定水平方向作前后往复运动的箭排。箭排分别由排基(4)、钩拉箭头(7)和排轴(10)三部件所构成。排基(4)长与助锯钩(5)相仿,宽30-40mm,厚2-4mm。钩拉箭头(7)的箭杆呈扁状,长80-150mm,宽8-10mm,厚除位于排基(4)两端最端头的两根为5-10mm外,其余均为1-2mm,厚面朝下,其后端与排基(4)前侧相焊接,前端与一枚平放的小箭头后部的中部相连接。每枚小箭头长15-30mm,厚1-2mm,后部宽14-18mm。各箭杆间隔20-30mm。排轴(10)接在排基(4)后侧自中间偏往右边20-60mm处,长150-300mm,直径12-14mm,它在穿过固定在直梁(16)下方的直向管套(9)后与下钩拉连杆(23),中钩拉连杆(26),上钩拉连杆(27)及其钩拉曲柄(24)形成相互传动连接。钩拉曲柄(24)用螺钉扭扣在飞轮(33)右侧转轴上,直向管套(9)比排轴(10)短80-120mm。
4、按照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人力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机面上,安放有一个围栏(1)。围栏(1)左右两边上横挂一圈呈长方形状,并能作前后滑动的稻麦杆依附框(2),围栏(1)左右两侧前端内侧上分别固定有两张呈直角三角形状的防稻麦杆外倒片(6)。围栏(1)用铁皮或钢网加工制成,高400-600mm,且左右两面呈大刀刀面状。
5、按照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人力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手推柄(31)上端左侧安装有链盘(32),链盘(32)通过链条(29)与飞轮(33)相连套,而链盘(32)的转轴与手推柄(31)上端右侧的摇把(30)相连接。链盘(32)与飞轮(33)的转速比是1∶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春雷,未经李春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012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镍粉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