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39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一种无损伤提取脉红螺基因组DNA的方法-CN201510414754.6在审
  • 于红;杨智鹏;李琪;于瑞海;李浩浩 - 中国海洋大学
  • 2015-07-15 - 2015-10-14 - C12N15/1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损伤提取脉红螺基因组DNA的方法,首先用浸有75%酒精的棉球擦拭脉红螺的壳口和腹足用于消毒;将脉红螺放于盐度为50ppt的海水中5-8分钟后,再将其放入盐度为29-31ppt的海水中15-20分钟,待脉红螺腹足伸出时将其从海水中取出,用物理刺激的方法令脉红螺产生粘液;用1.5mL离心管沿壳口收集300-500μL粘液;收集到的脉红螺粘液采用常规的苯酚氯仿法提取DNA。实验证明,本发明具有对脉红螺个体无损伤、低成本、操作简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高等特点。脉红螺无损伤DNA提取不仅可以为脉红螺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有利的辅助手段,而且可为脉红螺的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 一种损伤提取红螺基因组dna方法
  • [发明专利]红螺消化蛋白酶的纯化方法-CN202110608136.0在审
  • 张小葵;姬广磊;刘心田;宋宗诚;齐琳;王晶 - 山东大学;威海圣航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2021-06-01 - 2021-08-27 - C12N9/64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红螺消化蛋白酶的纯化方法,属于消化蛋白酶的取样领域。包括下列步骤:脉红螺成螺用单一品种的双壳贝类人工养殖不少于20天;脉红螺成螺禁食3‑7日,禁食时间随水温调整,水温21‑25℃禁食3日,18‑20℃禁食4日,14‑17℃禁食5日,10‑13℃禁食6日,6‑7℃禁食7日;投喂同品种双壳贝类,观察脉红螺捕食过程;脉红螺将足部延伸包裹住双壳贝类之时,将脉红螺取出快速砸碎螺壳;迅速解剖脉红螺软体部;将唾液腺取出并放入‑20℃冷冻。本发明保证了脉红螺消化蛋白酶粗酶液的浓度,为蛋白酶的后期纯化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
  • 红螺消化蛋白酶纯化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光合菌肥的制备方法-CN201510095217.X在审
  • 胡艳晖 - 胡艳晖
  • 2015-03-04 - 2015-06-03 - C05F11/08
  • 采用着色菌科中的沙氏外硫红螺菌菌种与红螺菌科中的纤细红螺菌菌种经种子活化培养,种子培养,厌氧发酵罐光照培养等培养步骤,得到沙氏外硫红螺菌与纤细红螺菌的高浓度复合光合菌肥,该复合光合菌肥可以起到防病,施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氏外硫红螺菌与纤细红螺菌两种菌混合培养,生长速度快,菌体含量高,培养时间短的复合光合细菌肥的制备方法。
  • 一种复合光合菌肥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的方法及装置-CN202010140381.9在审
  • 于瑞海;李春华;赵强;田传远;刘洋 - 中国海洋大学
  • 2020-03-03 - 2021-09-07 - A01K61/5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红螺池塘生态育苗的方法及装置,首先选择标准化养殖池塘;架设大围网生态系统:在池塘内搭建封闭的大围网生态系统;选择脉红螺亲贝;将脉红螺亲贝暂养在网笼中,脉红螺亲贝雌雄交配产出黄色菊花瓣状的卵袋;卵袋收集及孵化;脉红螺幼体培育达到4螺层初期幼体时,大围网生态系统底部放入波纹板,且系附扇贝串,使得底栖生物进行附着,脉红螺的4螺层幼体经后附着变态成稚螺,稚螺利用附着的底栖生物为食生长,直至达到培育规格后采苗本发明针对脉红螺育苗这一技术难题,根据脉红螺自然生态下食物链研究,开发了新的育苗方式,同时降低了育苗成本,而且符合水产养殖绿色、生态、健康、环保发展理念。
  • 一种红螺池塘生态育苗方法装置
  • [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红螺菌的培养方法-CN201510766558.5在审
  • 吴同刚 - 蚌埠市水森林生态农业科技园
  • 2015-11-12 - 2016-02-03 - C12N1/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红螺菌的培养方法,包括红螺菌以及无硫红螺菌的耐盐性选育、采用梯度培育的方法获得耐盐混合红螺菌株以及培养获得耐盐混合红螺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耐盐混合红螺菌对水生动物无毒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并且有效的改善了水产养殖水域的水域条件,应用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水产品生长水域中加入通过本发明方法得到的耐盐混合红螺菌,有效降低了该养殖水域底泥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使得该养殖水域的环境有利于水产养殖的鱼
  • 一种水产养殖红螺培养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诱捕脉红螺的装置及其诱捕方法-CN201510350296.4有效
  • 张涛;潘洋;宋浩;于正林;张立斌;杨红生;张福绥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2015-06-23 - 2017-12-15 - A01K69/00
  •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的捕捞与采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诱捕脉红螺的装置及其诱捕方法,诱捕装置包括浮球、尼龙绳及多组球缺体组,各球缺体组均包括支架及多个连接于支架上的球缺体,每一组球缺体组中的各球缺体与支架之间、相邻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以及浮球与最上层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分别通过尼龙绳相连接;每个球缺体均为中空结构,表面上开有多个孔,每个球缺体的表面及内部均放有诱捕脉红螺的脉红螺饵料;投放前,在球缺体内放入脉红螺饵料,将诱捕装置投放入脉红螺天然分布的海区,回收时取出附着于球缺体表面和内部的脉红螺并重新添加脉红螺饵料后,重新投放,继续对脉红螺进行诱捕。采用本发明可以对海区内的脉红螺进行高效连续地采捕。
  • 一种诱捕红螺装置及其方法
  • [实用新型]一种诱捕脉红螺的装置-CN201520433605.X有效
  • 张涛;潘洋;宋浩;于正林;张立斌;杨红生;张福绥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2015-06-23 - 2015-10-21 - A01K69/00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的捕捞与采捕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诱捕脉红螺的装置,包括浮球、尼龙绳及多组球缺体组,各球缺体组均包括支架及多个连接于支架上的球缺体,每一组球缺体组中的各球缺体与支架之间、相邻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以及浮球与最上层球缺体组中的支架之间分别通过尼龙绳相连接;每个球缺体均为中空结构,表面上开有多个孔,每个球缺体的表面及内部均放有诱捕脉红螺的脉红螺饵料;投放前,在球缺体内放入脉红螺饵料,将诱捕装置投放入脉红螺天然分布的海区,回收时取出附着于球缺体表面和内部的脉红螺并重新添加脉红螺饵料后,重新投放,继续对脉红螺进行诱捕。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海区内的脉红螺进行高效连续地采捕。
  • 一种诱捕红螺装置
  • [发明专利]提高脉红螺稚螺成活率的方法-CN201510596598.X在审
  • 张小葵;胡晓丽;齐琳;王茜 - 山东大学(威海)
  • 2015-09-18 - 2015-11-25 - A01K61/51
  • 本发明涉及脉红螺人工育苗领域,具体地说一种提高脉红螺稚螺成活率的方法。脉红螺亲螺雌雄隔离,育肥达充分性成熟,当双壳贝类动物生物饵料亲体产卵受精时,使脉红螺雌雄亲螺混合交配产卵;双壳贝类动物生物饵料受精卵孵化温度控制在14‑16℃,浮游幼体培育温度16‑18℃,匍匐变态培育温度14‑16℃,稚贝期培育温度10‑16℃;脉红螺受精卵孵化的培育温度24‑26℃,孵浮游幼体到3螺层幼体初期培育温度24‑28℃,3螺层幼体中期到后期培育温度16‑22℃,稚螺期温度14‑18℃;脉红螺发育到3螺层幼体,按育苗池底面积每日投喂双壳贝类稚贝生物饵料0.1‑0.3个/cm2;脉红螺发育到5螺层稚螺时,按育苗池底面积投喂双壳贝类稚贝生物饵料0.4‑1.0个/cm2,脉红螺稚螺每3‑5天倒池1次。
  • 提高红螺成活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CN200910213764.8无效
  • 赖兆祥;吴家尧;苗爱清;黄国滋;庞式;凌彩金;孙世利;胡海涛;陈海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2009-12-11 - 2010-06-16 - A23F3/06
  •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红茶品种或乌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依次通过晒青、凉青、做青、萎调、揉捻、发酵、初烘、造型和足干处理,从而制备得到所需红螺春。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结合了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从而制备所得红螺春,既有红茶的汤色、绿茶的外形又有乌龙茶的花香等特点。本发明的红螺春其螺形改善传统条形红茶不能真空包装的技术难题,有效的解决红茶的保鲜、保质问题;弥补了市场无花香型红茶的空缺。本发明通过利用红茶品种或乌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制备得到花香型红螺春。利用夏暑季鲜叶原料加工红螺春,能有效解决夏暑茶苦涩味重,提高夏暑茶的质量、增加夏暑茶的经济效益。
  • 一种红螺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一种增香花香型红螺春的加工方法-CN201610576443.4在审
  • 蒋丽红 - 蒋丽红
  • 2016-07-21 - 2016-12-07 - A23F3/06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增香花香型红螺春的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冰水浸泡、蒸汽蒸茶、晒青、做青、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做形、干燥、真空包等步骤。本发明针对白豪茶品种较脆嫩、茶味清香,在生产花香型红螺春时茶香味不足、味道较苦涩的特点采用酸性冰水浸泡、蒸汽蒸茶、轻做青等加工方法加工白豪茶的花香型红螺春,用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加工的增香花香型红螺春具有香味浓醇
  • 一种香花香型红螺加工方法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