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主分类
A 农业
B 作业;运输
C 化学;冶金
D 纺织;造纸
E 固定建筑物
F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
G 物理
H 电学
专利下载VIP
公布日期
2023-10-24 公布专利
2023-10-20 公布专利
2023-10-17 公布专利
2023-10-13 公布专利
2023-10-10 公布专利
2023-10-03 公布专利
2023-09-29 公布专利
2023-09-26 公布专利
2023-09-22 公布专利
2023-09-19 公布专利
更多 »
专利权人
国家电网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
钻瓜专利网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692565个,建议您升级VIP下载更多相关专利
  • [发明专利]多层升顶结构及房车-CN202110386648.7在审
  • 聂鑫 - 聂鑫
  • 2021-04-12 - 2021-06-08 - B60P3/345
  • 本发明公开多层升顶结构及房车,多层升顶结构包括顶盖和层叠结构。顶盖设有安装腔;层叠结构包括n层层体,n层层体呈层层相套设置,第一层叠体可移动地连接于安装腔内,第n层层体可移动地连接于第n‑1层层体内,n不小于2,顶盖与第一层叠体沿顶盖的开口的轴向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第n层层体与第n‑1层层体沿第n层层体的开口的轴向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层叠结构处于回缩状态时,层叠结构完全内置于安装腔。当多层升顶结构降下回缩时,n层层体回缩为一层,顶盖最后盖设于第一层叠体,大大降低了顶盖和层叠结构缩回时的顶部高度。房车包括多层升顶结构,房车车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便于房车通行。
  • 多层结构房车
  • [实用新型]多层升顶结构及房车-CN202120730043.0有效
  • 聂鑫 - 聂鑫
  • 2021-04-12 - 2021-11-09 - B60P3/345
  • 本实用新型公开多层升顶结构及房车,多层升顶结构包括顶盖和层叠结构。顶盖设有安装腔;层叠结构包括n层层体,n层层体呈层层相套设置,第一层叠体可移动地连接于安装腔内,第n层层体可移动地连接于第n‑1层层体内,n不小于2,顶盖与第一层叠体沿顶盖的开口的轴向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第n层层体与第n‑1层层体沿第n层层体的开口的轴向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层叠结构处于回缩状态时,层叠结构完全内置于安装腔。当多层升顶结构降下回缩时,n层层体回缩为一层,顶盖最后盖设于第一层叠体,大大降低了顶盖和层叠结构缩回时的顶部高度。房车包括多层升顶结构,房车车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便于房车通行。
  • 多层结构房车
  • [发明专利]多层布线板的制造方法-CN201780073228.5有效
  • 松浦宜范;佐藤哲朗;中村利美;柳井威范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2017-11-24 - 2023-05-05 - H05K3/46
  • 提供一种多层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交替形成布线层及绝缘层,从而制作多层体的工序;在多层体的一个面夹着可溶性粘合层层增强片的工序,其中,在增强片与多层体相对的相对区域内存在未形成可溶性粘合层的非占有区域;使能够将可溶性粘合层溶解的液体浸入非占有区域,使可溶性粘合层溶解或软化的工序;及在可溶性粘合层的位置将增强片从多层体剥离,从而得到多层布线板的工序。根据该方法,能够不使局部大幅弯曲地增强多层布线层,由此能够提高多层布线层的连接可靠性和多层布线层表面的平坦性(共面性)。另外,也能够将施加至多层体的应力最小化并且以极短的时间进行发挥了作用的增强片的剥离。
  • 多层布线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多层薄膜的制造方法-CN201210031123.2有效
  • 中田美惠;岩本展明;竹田哲郎;藤田裕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2012-02-08 - 2012-08-15 - B32B37/10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层薄膜的制造方法,所述多层薄膜可以有效地抑制树脂薄膜与透明薄膜之间产生的气泡。本发明为一种多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是介由粘接层或粘合层在树脂薄膜的一个面贴合第一透明薄膜、在另一个面贴合第二透明薄膜的多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透明薄膜的厚度为60μm以上且拉伸模量为2000MPa以上,使树脂薄膜和第一透明薄膜通过第一对辊之间来进行压合形成层叠薄膜,然后,不对该层叠薄膜进行卷取,而使该层叠薄膜和第二透明薄膜通过第二对辊之间来进行压合形成多层薄膜。
  • 多层层叠薄膜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多层布线板的制造方法-CN202310741588.5在审
  • 松浦宜范;佐藤哲朗;柳井威范;中村利美 -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 2017-11-24 - 2023-09-05 - H05K3/46
  • 提供多层布线板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交替形成布线层及绝缘层,从而制作多层体的工序;在多层体的一个面夹着可溶性粘合层层具有开口部的增强片的工序;借助开口部使能够将可溶性粘合层溶解的液体接触或渗透至可溶性粘合层,由此使可溶性粘合层溶解或软化的工序;及在可溶性粘合层的位置将增强片从多层体剥离,从而得到多层布线板的工序。根据该方法,能够不使多层布线层局部大幅弯曲地增强多层布线层,由此能够提高多层布线层的连接可靠性和多层布线层表面的平坦性(共面性)。另外,也能够一边将施加至多层体的应力最小化一边以极短时间进行发挥了作用的增强片的剥离。
  • 多层布线制造方法
  • [发明专利]多层-CN201980063566.X有效
  • 中川大;中西庸介;渡部誉之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2019-09-12 - 2022-09-27 - G02B5/30
  • 第一层的光学厚度的层厚度分布具有第一单调增加区域,该第一单调增加区域包括最大光学厚度为小于或等于100nm的1A单调增加区域和最小光学厚度为大于100nm的1B单调增加区域,并且1B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1B与1A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1A的比例1B/1A为0.8以上但小于1.5。第二层的光学厚度的层厚度分布具有第二单调增加区域,该第二单调增加区域包括最大光学厚度为小于或等于200nm的2A单调增加区域和最小光学厚度为大于200nm的2B单调增加区域,并且2B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2B与2A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2A的比例2B/2A为大于1.5且小于5。
  • 多层层叠
  • [发明专利]多层-CN201980063563.6有效
  • 中川大;中西庸介;东条光峰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2019-09-12 - 2023-04-14 - G02B5/30
  • 第一层的光学厚度的层厚度分布具有第一单调增加区域,该第一单调增加区域包括其中最大光学厚度为100nm以下的1A单调增加区域和其中最小光学厚度为大于100nm的1B单调增加区域,并且1B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1B与1A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1A的比例1B/1A为大于0且小于0.8;第二层的光学厚度的层厚度分布具有第二单调增加区域,该第二单调增加区域包括其中最大光学厚度为200nm以下的2A单调增加区域和其中最小光学厚度为大于200nm的2B单调增加区域,并且2B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2B与2A单调增加区域的斜率2A的比例2B/2A为大于1.5且10以下。
  • 多层层叠
  • [发明专利]多层-CN201980063876.1有效
  • 中川大;中西庸介;渡部誉之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2019-09-12 - 2023-05-26 - G02B5/30
  • 第1层的光学厚度的层厚度分布具有第一单调增加区域,并且所述第一单调增加区域包括其中最大光学厚度高达100nm的1A单调增加区域以及其中最小光学厚度为大于100nm的1B单调增加区域,并且所述1B单调增加区域中的斜率S1B相对于所述1A单调增加区域中的斜率S1A的比S1B/S1A为大于0且小于0.8;第2层的光学厚度的层厚度分布具有第二单调增加区域,并且所述第二单调增加区域包括其中最大光学厚度高达200nm的2A单调增加区域以及其中最小光学厚度为大于200nm的2B单调增加区域,并且所述2B单调增加区域中的斜率S2B相对于2A单调增加区域中的斜率S2A的比S2B/S2A为0.8‑1.5。
  • 多层层叠
  • [发明专利]多层-CN201380014437.4有效
  • 松尾雄二;宇都孝行;长田俊一;合田亘 - 东丽株式会社
  • 2013-03-13 - 2014-12-03 - B32B7/02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膜,在多层膜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中间膜和支承体的成型品中,可抑制由加热加压成型导致的凹凸状变形,所述多层膜的特征在于,使用热塑性树脂A形成的层(A层)和使用热塑性树脂B形成的层(B层)交替层叠51层以上,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150℃下的热收缩应力为0.5MPa以上5MPa以下,将在温度25℃~200℃、升温速度5℃/min的条件下测定的热收缩应力曲线中热收缩应力曲线升高之前的基线与热收缩应力升高之后斜率变为最大的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作为热收缩应力的升高温度
  • 多层层叠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