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增材与激光微纳加工一体化装置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56197.3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0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亮;吴文杰;马红林;范树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23K26/359;B29C64/153;B29C64/20;B28B1/00;C03B19/01;B33Y10/00;B33Y40/10;B33Y40/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兰渝宏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3D打印和精细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增材与激光微纳加工一体化的装置与方法。本发明让激光增材与表面结构化处理同时在线进行,一体化解决零件的成形和表面功能化问题,不仅简化了工序;而且使增材和微纳加工均基于分层技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让整个加工过程处于开放空间中,可以不受实体三维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地,本发明设计的同轴动态聚焦扫描系统实现了增材制造与微纳加工处于同一个坐标系,可以进行精准定位及操控,并且具有较好的兼容性,易于调控。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加工 一体化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暂无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201015619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