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提高球墨铸铁硬度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17234.4 | 申请日: | 2019-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2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柏树;陈华;贾素秋;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5/00 | 分类号: | C21D5/0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2204 | 代理人: | 石岱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热处理技术或者球墨铸铁结构材料加工技术领域,采用低的双临界温度进行奥氏体化并淬火加低温回火。具体说是:第一个临界温度是共析转变点A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提高 球墨铸铁 硬度 热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有效提高球墨铸铁硬度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热处理方法是对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或者针对高淬透性球墨铸铁进行双临界热处理,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选择,选择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或含Ni、Mn、Mo的高淬透性和高的等温淬火淬透性球墨铸铁作为热处理原料;2)、所述的双临界热处理又分为双临界淬回火法或双临界等温淬火法:a、当采用双临界淬回火法时其步骤如下:①、第一段临界处理,对照球墨铸铁基体的化学成分,比较相应成分的共析钢的A1点,将步骤1中的原料在临界温度以下或附近进行低临界温度保温石墨化退火,这时在球状石墨周围的基体发生石墨化,即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分解和碳脱溶,扩散到临近石墨,降低基体碳含量,使亚共析化或铁素体化,与球状石墨界面处基体的碳浓度为梯度最低点;工艺温度为670~750℃,保温30~120分钟;②、第二段临界处理,经过所述低临界温度石墨化退火后,材料基体的碳浓度发生变化,对照该基体的新的化学成分,比较相应成分的亚共析钢的A3点,在临界温度附近进行奥氏体化高临界温度淬火加热,为基体淬火做组织准备,保温进行不充分的奥氏体化,有少量未转变铁素体和未分解或溶解的渗碳体;选择A3以下临近的温度,处于G+α+γ三相共存区,工艺温度为760~820℃,保温20~60分钟;③、冷水淬火处理,步骤②中不充分的奥氏体化保温后淬火,从球状石墨边缘到树枝晶间的界面,使基体获得马氏体为主体的多相结构,梯度化控制树枝晶内的组织分布;淬火介质选用冷水;④、低温回火,步骤②、③后,及时进行低温回火,降低马氏体转变所带来的淬火组织应力,继续增韧前三段①、②、③工序处理后的球墨铸铁;选用热风循环式低温回火炉或者流态床式炉,进行低温回火,工艺温度为150~250℃,保温60~150分钟,出炉空冷;b、当采用双临界等温淬火法时其步骤如下:①、第一段临界处理,对照球墨铸铁基体的化学成分,比较相应成分的共析钢的A1点,将步骤1中的原料在临界温度以下或附近进行低临界温度保温石墨化退火,这时在球状石墨周围的基体发生石墨化,即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分解和碳脱溶,扩散到临近石墨,降低基体碳含量,使亚共析化或铁素体化,与球状石墨界面处基体的碳浓度为梯度最低点;工艺温度为670~750℃,保温30~150分钟;②、第二段临界处理,经过所述低临界温度石墨化退火后,材料基体的碳浓度发生变化,对照该基体的新的化学成分,比较相应成分的亚共析钢的A3点,在临界温度附近进行奥氏体化高临界温度淬火加热,为基体淬火做组织准备,保温进行不充分的奥氏体化,有未分解或溶解的渗碳体;推荐选择A3以上临近温度,工艺温度为780~870℃,短时保温15~60分钟,;③、盐浴等温淬火处理,步骤②中奥氏体化保温后等温淬火,从球状石墨边缘到树枝晶间的界面,使基体获得含有马氏体的多相结构,梯度化控制树枝晶内的组织分布;盐浴温度特征:控制在200~270℃这一较低的等温淬火温度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1723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材料保温装置及其保温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热处理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