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消声的综合测试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65623.2 | 申请日: | 201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9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明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6 | 分类号: | F01N1/06;F01N3/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李余江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州市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消声的综合测试冷却系统,包括处理器过热信号接收端连接过热保护电路信号输出端,处理器显示信号发送端连接显示单元信号接收端,处理器温度信号接收端连接模数转换电路信号发送端,模数转换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温度传感器信号发送端,欠压保护电路信号发送端连接处理器电压信号接收端,过流保护电路信号发送端连接处理器电路信号接收端,处理器电机工作信号端连接隔离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通过相应的保护电路对循环水管的工作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水泵稳定运行,延长循环制冷系统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消声 综合测试 冷却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车辆消声的综合测试冷却系统,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进气管(1)、筒体(2)和排气管(3),所述筒体(2)的前端由前盖(8)封口,后端由后盖(9)封口,其特征是:所述筒体(2)的内部由前隔板(10)和后隔板(11)分隔成三个腔室,从前往后依次为第一腔室(4)、第二腔室(5)和第三腔室(6),第一腔室(4)的容积基本等于第二腔室(5)的容积,第三腔室(6)的容积是第一腔室(4)容积的3‑4倍,在第一腔室(4)的内环壁上设置有一圈消声材料(12);所述进气管(1)的后端由前往后穿过前盖(8)及前隔板(10),并伸入到第二腔室(5)中,进气管(1)的后端部靠近后隔板(11),该进气管(1)位于第一腔室(4)及第二腔室(5)的管身上均开有流通网孔;所述排气管(3)的前端由后往前穿过后盖(9)及后隔板(11),并伸入到第二腔室(5)中,排气管(3)的前端部靠近前隔板(10),该排气管(3)位于第二腔室(5)的管身上开有流通网孔;在所述后隔板(11)的上部穿设有通管(7),该通管(7)的前端口伸入到第二腔室(5)中,通管(7)的前端口位于进气管(1)的后端部与排气管(3)的前端部之间,该通管(7)的后端口伸入到第三腔室(6)中;第一驻波管(13)放置在进气管(1)内侧,第二驻波管(14)放置在通管(7)内侧,第三驻波管(15)放置在排气管(3)内侧,第一振动器(18)和第二振动器(19)分别安装在第三腔室(6)内侧相对位置,第一驻波管信号发送端连接第一处理器第一信号接收端,第二驻波管信号发送端连接第一处理器第二信号接收端,第三驻波管信号发送端连接第一处理器第三信号接收端,第一振动器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振动驱动电路信号发送端,第一振动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处理器第一振动信号发送端,第二振动器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二振动驱动电路信号发送端,第二振动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处理器第二振动信号发送端;在筒体(2)一侧设置双层散热片(17),在散热片夹层处安装循环水管(16),循环水管呈“S”形布局,在筒体(2)另一侧开设导气管(20),导气管(20)呈拱形,在筒体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监测筒体温度,在循环水管(16)一侧安装循环水泵;第二处理器过热信号接收端连接过热保护电路信号输出端,第二处理器显示信号发送端连接显示单元信号接收端,第二处理器温度信号接收端连接模数转换电路信号发送端,模数转换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温度传感器信号发送端,欠压保护电路信号发送端连接第二处理器电压信号接收端,过流保护电路信号发送端连接第二处理器电路信号接收端,第二处理器电机工作信号端连接隔离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隔离驱动电路信号发送一端分别连接第五晶体管基极和第八晶体管基极,隔离驱动电路信号发送二端分别连接第六晶体管基极和第九晶体管基极,隔离驱动电路信号发送三端分别连接第七晶体管基极和第十晶体管基极,第五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八晶体管集电极和循环水泵第一端,第六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九晶体管集电极和循环水泵第二端,第七晶体管发射极分别连接第十晶体管集电极和循环水泵第三端,第五晶体管集电极、第六晶体管集电极和第七晶体管集电极连接整流电路正极端,第八晶体管发射极、第九晶体管发射极和第十晶体管发射极连接整流电路负极端,整流电路还并联第六电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明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台州明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16562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排气消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