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的人体健康特征建模测量方法与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94263.0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李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50/50;G16H40/67;G06K9/00;G06N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龚燕妮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的人体健康特征建模测量方法与平台,该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人体自然体征数据库和人体极限运动数据库;步骤2利用搭载在无人机上的ZED相机获取的人体身高,筛选出待识别人体群;步骤3基于Hadoop平台对待识别人体脸部图像利用灰色神经网络进行快速识别;步骤4无人机跟踪已识别人体,利用穿戴设备获取待识别人体的健康数据并传输至远程服务器;步骤5将获取的健康数据输入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人体健康评估模型,得到待识别人体的健康检测程度。本发明基于大数据平台,运用穿戴设备、无人机、双目相机对户外运动人体健康信息采集,进行实时健康监测,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数据 人体 健康 特征 建模 测量方法 平台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智能大数据的人体健康特征建模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人体健康特征数据库;所述人体健康特征数据库包括人体自然体征数据库和人体极限运动数据库;其中,所述人体自然体征数据库包括不同人的脸部图像和对应的身高,且所述脸部图像包括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获得的各种正面图像、左脸图像以及右脸图像;所述人体极限运动数据库包括人体健康特征数据库中每个人在不同极限运动的各种运动量情况下的健康数据,所述健康数据是指在运动过程中10s内采集的心率、血压和体温;步骤2:依据搭载在无人机上的ZED相机获取的人体身高,筛选出待识别人体群并且获取对应的脸部图像数据块;步骤3:基于Hadoop平台对待识别人体脸部图像数据块进行待识别人体的快速识别;步骤3.1:将待识别人体的脸部图像数据块,利用MapReduce进行切片,并为每一个数据分片构造一个Map任务;步骤3.2:利用Input Format类将每个数据分片转换成<key/value>对,以key记录每个数据分片起点的存储位置,以value记录每个数据分片的数据长度;步骤3.3:对步骤3.2得到的所有<key/value>对对应的脸部图像数据进行Map操作;所述Map操作是指对一个数据分片中的脸部图像依次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PCA降维处理后,采用在Hadoop平台训练得到的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脸部识别模型进行识别;步骤3.4:利用Reduce函数融合所有Map操作输出的识别结果;其中,所述在Hadoop平台训练得到的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脸部识别模型是指将脸部图像训练数据按照步骤3.1‑3.2的过程利用MapReduce进行多次数据分片处理,并将每个数据分片对应的训练数据,训练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脸部识别模型,将所有训练完后的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脸部识别模型中的权值和阈值求平均,直到最终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脸部识别模型的精度满足设定的识别精度或者执行MapReduce次数达到设定的最大执行次数;步骤4:利用识别结果,使得无人机跟踪待识别人体,并与待识别人体的穿戴设备进行通信,获取待识别人体的健康数据传输至远程服务器;步骤5:将获取的待识别人体的健康数据输入小波神经网络人体健康评估模型,得到待识别人体的健康检测程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9426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