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型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5807.2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2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朱爱臣;马丽霞;王宪朋;董浩;吴倩倩;李俊起;王传栋;王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L17/12 | 分类号: | A61L17/1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型可吸收结扎夹及其制备方法,该结扎夹采用的材料由基础材料和纳米短纤维组成,纳米短纤维保持结晶形态均匀分散于基础材料中,纳米短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5%~50%;本发明的增强型可吸收结扎夹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用以后不会造成组织粘连、梗塞、败血症等现象,在降解过程中,由于纳米短纤维的聚酯材料如聚乙交酯或聚丙交酯的水解比较快,一般在30天后会在结扎夹的内部形成区域酸性环境,加速基础材料的降解,将基础材料的吸收时间由原来的180天大幅缩短为90天,并且无异物不良反应的产生,能够满足医用材料的临床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吸收 结扎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增强型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该结扎夹采用的材料由基础材料和纳米短纤维组成,纳米短纤维保持结晶形态均匀分散于基础材料中,纳米短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为5%~50%;所述基础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或聚己内酯;所述纳米短纤维为聚酯材料,所述聚酯材料为聚乙交酯或聚丙交酯;纳米短纤维的直径为300~500nm,长度为20~50μm;增强型可吸收结扎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将聚酯材料在100℃下真空干燥24h,在氮气保护下,置于纺丝装置螺杆中熔融,在电压8~30KV下,以恒定速度挤出喷丝,漩涡冷却液槽接收后得到直径1~10μm的聚酯纤维束;所述聚酯材料为聚乙交酯或聚丙交酯;②在氮气保护下,将步骤①所得聚酯纤维束经过两次热拉伸,每次拉伸倍数为5~8倍,得到直径300~500nm的纳米纤维;当步骤①所得聚酯纤维束的材料为聚乙交酯时两次热拉伸的温度分别为180℃和160℃;当步骤①所得聚酯纤维束的材料为聚丙交酯时两次热拉伸的温度分别为150℃和130℃;③将步骤②所得纳米纤维置于‑100℃以下的液氮中深冷2~3小时,经过高速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得到长度为20~50μm的纳米短纤维;④将步骤③所得纳米短纤维加入基础材料中,混合均匀,其中步骤③所得纳米短纤维的质量百分比为5%~50%,然后双螺杆挤出,裁切制粒,得到医用纳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所述基础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或聚己内酯;当基础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时,挤出温度为110~160℃;当基础材料为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时,挤出温度为80~150℃;当基础材料为聚己内酯时,挤出温度为70~130℃;⑤将步骤④所得医用纳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采用一次性注射成型法,调控工艺参数得到增强型可吸收结扎夹;所述的工艺参数包括注射温度,注射速度,注射压力,模具温度和保温时间;其中注射速度为50mm/s,注射压力为80~100MPa,模具温度为40~50℃,保温时间为2~3小时;注射温度和步骤④所得医用纳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中的基础材料的种类有关,当基础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时,注射温度为110~160℃;当基础材料为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时,注射温度为80~150℃;当基础材料为聚己内酯时,注射温度为70~13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药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省药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15580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细机械装置
- 下一篇:可显影羧基改性聚乙烯醇微球栓塞剂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