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的车载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54624.1 | 申请日: | 201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6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曾君;余泽汇;刘俊峰;刘锋;吴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06 | 分类号: | H02M3/06;H02M7/48;H02J7/3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冯炳辉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的车载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依次相接的车载光伏板、电池组、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开关电感‑开关Z源变换器、逆变器、车载热电系统与压缩机模块,车载光伏板将采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于电池组,电池组的电压作为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开关电感‑开关Z源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由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开关电感‑开关Z源直流变换器升压变换后给逆变器供电,逆变器驱动车载热电系统与压缩机模块。本发明结合了开关电感升压单元与开关Z源网络各自的升压特性,使得直流变换器部分具有更高的输出电压增益,在车载光伏板与电池组电压较低的情况下,亦能给逆变器提供较高的电压输入,从而驱动车载热电系统与压缩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电压 直流 增益 车载 太阳能 发电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的车载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接的车载光伏板(1)、电池组(2)、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开关电感‑开关Z源变换器(3)、逆变器(4)、车载热电系统与压缩机模块(5),所述车载光伏板(1)通过将采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于电池组(2),所述电池组(2)的电压作为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开关电感‑开关Z源直流变换器(3)的输入,由所述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开关电感‑开关Z源直流变换器(3)进行升压变换后给逆变器(4)供电,所述逆变器(4)驱动车载热电系统与压缩机模块(5);所述低输入电压高直流增益开关电感‑开关Z源变换器(3)包括依次串联在一起的输入端电压源(Vin)、开关电感Z源升压网络(X)、开关Z源输出网络(Y);所述开关电感Z源升压网络(X)包括第一电解电容(C1)、第二电解电容(C2)、第四二极管(D4)、第一开关电感网络(X1)与第二开关电感网络(X2),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和第二电解电容(C2)的电容值相等;所述第一开关电感网络(X1)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电感(L1)与第二电感(L2);所述第二开关电感网络(X2)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三电感(L3)与第四电感(L4);所述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与第四电感(L4)的电感值相等;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输入端电压源(Vin)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一开关电感网络(X1)的正极端(a)和第一电解电容(C1)的正极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电感网络(X1)的负极端(b)和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端与第二开关电感网络(X2)的正极端(c)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电感网络(X2)的负极端(d)、第二电解电容(C2)的负极端与输入端电压源(Vin)的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接,构成第一开关电感网络(X1)的正极端(a);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相连接,构成第一开关电感网络(X1)的负极端(b);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接,构成第二开关电感网络(X2)的正极端(c);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与第四电感(L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相连接,构成第二开关电感网络(X2)的负极端(d);所述开关Z源输出网络(Y)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三电解电容(C3)与电源输出端口(Vo);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三电解电容(C3)的负极端、电源输出端口(Vo)的负极与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相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三电解电容(C3)的正极端、电源输出端口(Vo)的正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相连接;所述开关电感Z源升压网络(X)中第一开关电感网络(X1)的负极端(b)、第二电解电容(C2)的正极端与开关Z源输出网络(Y)的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接;所述开关Z源输出网络(Y)中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二开关电感网络(X2)的正极端(c)、第一电解电容(C1)的负极端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05462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抗磁变频器
- 下一篇:非隔离多端口变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