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匀-变速齿轮及其主动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79115.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9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张杰;冯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08;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邓丽;王伟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匀‑变速齿轮及其主动设计方法,属于机械传动领域。所述匀‑变速齿轮分为Ⅰ型、Ⅱ型…N型。所谓Ⅰ型匀‑变速齿轮,是指主动齿轮匀速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动齿轮也转动一个周期,并作一次等速、一次加速和一次减速运动,Ⅱ型匀‑变速齿轮是指主动齿轮匀速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动齿轮也转动一个周期,并作两次等速、两次加速和两次减速运动,依次类推可定义其他类型的匀‑变速齿轮;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主动设计方法:预先给定一对非圆齿轮中从动齿轮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曲线,根据数值计算方法和非圆齿轮啮合原理,主动设计非圆齿轮的节曲线,实现在设计阶段,通过改变从动齿轮的运动特性,对非圆齿轮的节曲线形状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齿轮 从动齿轮 非圆齿轮 等速 减速运动 匀速转动 主动齿轮 节曲线 转动 机械传动领域 啮合原理 设计阶段 数值计算 预先给定 运动特性 | ||
【主权项】:
1.一种匀‑变速齿轮的主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给出非圆齿轮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节曲线方程,表示为:![]()
其中,
为主动齿轮的转角,
为从动齿轮的转角,i12为传动比;S2,预先给定从动齿轮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曲线形状,α2和ω2分别为从动齿轮的角加速度和角速度;将给定的曲线进行分段,分为等速运动段、加速运动段和减速运动段,在一个周期内,
段为等速运动段,
段为加速运动段,
段为减速运动段,上述三段分别对应着非圆齿轮的等速运动段AB、加速运动段BC和减速运动段CA,即主动齿轮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从动齿轮作一次等速、一次加速和一次减速运动;S3,推导等速运动段、加速运动段和减速运动段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和传动比的表达式:对于等速运动段![]()
![]()
![]()
其中,k为系数;对于加速运动段
其角加速度、角速度和传动比曲线可用如下多项式表示:![]()
![]()
其中,b0、b1、b2、b3、b4、b5为多项式系数;同样地,对于减速运动段
可表示为:![]()
![]()
其中,d0、d1、d2、d3、d4、d5为多项式系数,分别用上标a、b和d表示等速运动段、加速运动段和减速运动段的各个参数;S4,由预先给定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曲线,建立如下约束方程:![]()
由于加速度曲线在
处取得最大值,设最大值为α2max,则下式成立:
同样地,对于减速运动段,加速度曲线在
处取得最小值,设最小值为α2min,可得
对于角速度曲线,下式成立:
由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转动周期数相同,所以当主动齿轮转动一周时,对应的从动齿轮的等速运动段、加速运动段和减速运动段的转角之和应为2π,即
其中,
和
分别表示等速运动段、加速运动段和减速运动段所对应的从动齿轮的转角,可表示为:![]()
![]()
S5,将式(3)‑(11)代入式(12)‑(17)中,并写成矩阵形式:A·xT=BT (18)其中,A,x和B可分别表示为:x=[b0 b1 b2 b3 b4 b5 d0 d1 d2 d3 d4 d5]B=[0 0 αmax 0 kω1 0 0 αmin 0 kω1 0 2π‑kθ1]
S6,利用上述矩阵,预先给定中心距a、主动齿轮转动的角速度ω1、系数k、角加速度的最大值α2max、最小值α2min和角度θ1、θ2、θ3、θ4、θ5的值,可求得多项式系数的值,将其代入式(1)和(2)中,利用MATLAB软件,可获得匀‑变速齿轮各运动段的节曲线;S7,Ⅰ型匀‑变速齿轮中主动齿轮的节曲线长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r1a、r1b和r1d分别表示等速、加速和减速运动段所对应的节曲线向径;在设计时,必须同时满足节曲线长度被整个齿形等分的要求,Ⅰ型匀‑变速齿轮的节曲线长度还可以表示为:L=πmz (20)其中,m为齿轮齿数,z为齿轮模数;根据式(1)、(19)和(20),可确定齿轮的中心距;S8,通过折算齿形法,可设计出匀‑变速齿轮的齿形,即可完成匀‑变速齿轮的设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7911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