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5496.1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福 |
主分类号: | H04W88/08 | 分类号: | 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包括底座、支撑架、支盘、机房、塔桅、升降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收线器和天线平台组件,天线平台组件包括主体、天线装置和限位柱。该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中,机房设置在与地面有一段距离的支盘上,节约占地面积,升降机构可实现天线平台的升降,操作人员可在机房顶部对天线平台维护,也可搭乘天线平台对塔桅进行维护,灯光控制模块平时将梯子收缩在支盘的底部,当需要维护时将梯子放下,防止了恶意攀爬事件的发生,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检修 地面 通信 基站 | ||
【主权项】:
一种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撑架(2)、支盘(3)、机房(4)、塔桅(5)、升降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所述支撑架(2)竖向设置在底座(1)的上端面,所述支盘(3)位于支撑架(2)的上方,所述支盘(3)水平设置,所述支盘(3)和支撑架(2)同轴设置,所述机房(4)设置在支盘(3)的上端面,所述塔桅(5)设置在机房(4)的顶部,所述塔桅(5)和支撑架(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塔桅(5)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塔桅(5)的外侧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竖向设置,所述凹槽(6)有四个,各凹槽(6)在塔桅(5)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支盘(3)上设有通孔(7),所述通孔(7)为竖直贯穿孔,所述通孔(7)位于机房(4)的外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塔桅(5)上,所述灯光控制模块设置在支盘(3)的下端面;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定滑轮(8)、第二定滑轮(9)、第一拉绳(10)、第二拉绳(11)、第一电机(12)、第一减速机(13)、收线器(14)和天线平台组件,所述第一电机(12)设置在塔桅(5)的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一电机(12)通过第一减速机(13)驱动收线器(14)转动,所述第一定滑轮(8)和第二定滑轮(9)均设置在塔桅(5)的顶部,所述第一定滑轮(8)和第二定滑轮(9)对称设置,所述收线器(14)通过第一拉绳(10)且经过第一定滑轮(8)与天线平台组件连接,所述收线器(14)通过第二拉绳(11)且经过第二定滑轮(9)与天线平台连接;所述天线平台组件包括主体(15)、天线装置(16)和限位柱(17),所述主体(15)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主体(15)水平设置,所述天线装置(16)有若干个,各天线装置(16)均匀地设置在主体(15)的上端面,所述限位柱(17)水平设置,所述限位柱(17)有四个,各限位柱(17)在主体(15)的内周均匀分布,所述塔桅(5)位于主体(15)的内部,所述限位柱(17)位于凹槽(6)内;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福,未经陈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4549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