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5496.1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福 |
主分类号: | H04W88/08 | 分类号: | 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检修 地面 通信 基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基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
广义的通信基站,是基站子系统(BSS,BaseStationSubsystem)的简称。以GSM网络为例,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一个基站控制器可以控制十几以至数十个基站收发信机。
现有的通信基站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架设起来繁琐、机动性差、难以重复利用以及维护苦难等等,尤其是维护困难的问题,由于通信铁塔一般架设在偏远地区,且塔身较高,维护起来十分麻烦,而一旦出现故障,信号就会中断,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因此常常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 现在的指示灯控制电路内部结构复杂,提高了其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通信基站市场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
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检修的地面通信基站,包括底座、支撑架、支盘、机房、塔桅、升降机构和灯光控制模块;
所述支撑架竖向设置在底座的上端面,所述支盘位于支撑架的上方,所述支盘水平设置,所述支盘和支撑架同轴设置,所述机房设置在支盘的上端面,所述塔桅设置在机房的顶部,所述塔桅和支撑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塔桅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塔桅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竖向设置,所述凹槽有四个,各凹槽在塔桅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支盘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为竖直贯穿孔,所述通孔位于机房的外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塔桅上,所述灯光控制模块设置在支盘的下端面;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拉绳、第二拉绳、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收线器和天线平台组件,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塔桅的内部底面上,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减速机驱动收线器转动,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均设置在塔桅的顶部,所述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对称设置,所述收线器通过第一拉绳且经过第一定滑轮与天线平台组件连接,所述收线器通过第二拉绳且经过第二定滑轮与天线平台连接;
所述天线平台组件包括主体、天线装置和限位柱,所述主体的形状为圆环形,所述主体水平设置,所述天线装置有若干个,各天线装置均匀地设置在主体的上端面,所述限位柱水平设置,所述限位柱有四个,各限位柱在主体的内周均匀分布,所述塔桅位于主体的内部,所述限位柱位于凹槽内;
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灯光控制模块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多谐振荡器,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耦合,能够保证发光二极管进行闪烁。同时通过改变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容量,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能够控制闪烁的速度,提高了多媒体设备的实用性;而且该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福,未经陈永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5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