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形学习在故障诊断数据提取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07305.2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27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何俊;孙国玺;胡勤;叶博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17/13;G06F17/16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52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形学习在故障诊断数据提取中的应用,该流形学习在故障诊断数据提取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S1L1范数是指向量中各个元素绝对值之和,也有个美称叫“稀疏规则算子”(Lasso regularization),虽然L0范数同样可以用于实现稀疏化,提高模型的特征选取能力和可解释性。本设计通过使用基于截断牛顿内点法的LLE来对机械故障信息进行特征提取,以SVM分类方法对故障信息进行识别,通过对Iris和美国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的处理,发现本设计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征选取能力,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假如真实数据集当中具有多个不连续的子集,并且每个流形之间的结构也不相同,那么该方法就不能对该数据集的低维流形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形 学习 故障诊断 数据 提取 中的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流形学习在故障诊断数据提取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流形学习在故障诊断数据提取中的应用具体步骤如下:S1:L1范数是指向量中各个元素绝对值之和,也有个美称叫“稀疏规则算子”(Lasso regularization),虽然L0范数同样可以用于实现稀疏化,提高模型的特征选取能力和可解释性,但是与L0范数相比,L1范数更容易进行优化求解,L1最小化的形式为argmin f(W)+λ||W||1;S2:局部线性嵌入LLE,LLE通过数据重构,获取局部权重矩阵,通过权重矩阵将数据点映射到低维空间当中,保留了数据原有的几何拓扑结构,作为流形学习的经典算法,LLE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当中,具体步骤如下:X是一组高维数据集,令X=[x1,x2,……,xN],X∈RD×N,而低维嵌入坐标为Y,Y=[y1,y2,……,yN],Y∈Rd×N,D为高维数据维数,d为低维嵌入空间维数,N为采集样本数量,k为样本的近邻点数量,W为X的重构权重矩阵,W=[W1,W2,……,WN],W∈Rd×k,1)计算出高维数据集中点与点之间的相似性,筛选出与点xi(i=1,2,……,N)相似程度最高的一组点并将其记为近邻点,一般情况下,都使用欧氏距离作为测量的标准,而距离空间中计算两点之间的相似性可以用一下形式来进行表示Hij=Kii‑2Kij+Kjj而Kij=φ(Xi)·φ(Xj)=Σα=1Hφ(Xαi)φ(Xαj)]]>满足Mercer定理,若φ(Xi)=Xi,Kij=Xi·Xj,那么就能证明该距离空间是线性空间,或者可以高维数据集X转换到相对空间之中,然后在相对空间计算相似性,选出近邻点;2)计算样本点局部重建权重矩阵,令Wi=(ωi1,ωi2,……,ωik),argmin12||xi-Σj=1kωijxij||22=12||XiWi-xi||22]]>s.t eTWi=1e=[1,1,…,1]T∈Rk*1,引入拉格朗日乘子λargmin12||XiWi-xi||22-λ(eTWi-1)]]>对上式求偏导,并将结果设为0以获得函数的极值点X'i(xi‑X'iWi)+λe=0令求出Pi=(Xi‑xi)T(Xi‑xi)带入函数,计算最优解Wi=Pi-1eeTPi-1e]]>若k远小于D,Pi有唯一解,权重值Wi稳定,若k大于D,则权重值容易受到干扰,对Pi添加正则项,Pi=Pi+Δ2ktr(Pi)I]]>I是恒等矩阵,tr(Pi)是Pi的迹,Δ是一个小于1的常数,3)谱嵌入法计算出X的低维坐标Y,根据从2)中所得的权重值定义代价函数Y=Σi=1N||yi-Σj=1kωijYij||22]]>s.t1NYTY=I]]>YTe=0根据矩阵论原理,2)可以转化成Y=argmintr(YMYT)通过代价函数求出矩阵M=(I‑W)'(I‑W),对矩阵M进行特征分解,取出特征向量矩阵底部的d+1个向量,然后去除最小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S3:改进的基于TNIPM的局部线性嵌入,通过使用TNIPM对局部权重矩阵进行迭代重构,在求出各点的邻域点集后,通过稀疏正则化给步骤2中添加一个惩罚项min||XiWi-xi||22+λ1||Wi||1]]>s.t.eTWi=1使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对以上公式进行约束之后,设置新变量z,并使z=XiWi‑xi,则凸函数为min||XiWi-xi||22+λ1||Wi||1+λ2(eTWi-1)]]>s.t.z=XiWi‑xi设Vij是满足zj=(XiWi‑xi)j的对偶变量,将其与上步中的约束条件结合,并带入到函数当中,获得相应的拉格朗日函数L(Wi,z,Vi)=zTz+λ1||Wi||1+λ2(eTWi‑1)+ViT(XiWi‑xi‑z)即maxViminWi,zzTz+λ1||Wi||1+λ2(eTWi-1)+ViT(XiWi-xi-z)]]>对上步进行偏微分处理,获得一阶必要条件2z‑Vi=0|(XiTVi)j|≤(λ1+λ2)j]]>该条件在j≤k的情况下成立,令G(Vi)=‑0.25ViTVi‑ViTxi,则对偶函数为max G(Vi)=‑0.25ViTVi‑ViTxis.t.|(XiTVi)j|≤(λ1+λ2)j]]>通过对偶函数解得对偶变量的次优解Vi=2s(XiWi‑xi)s=min{(λ1+λ2)/|(XiTVi)j|}=min{(λ1+λ2)/|2(XiTXiWi)j-2XiTxi|}]]>求得对偶间隙η为η=||XiWi-xi||22+λ1||Wi||1+λ2(eTWi-1)-G(Vi)]]>记ε为容错率,则当ε满足条件ϵ≥ηG(Vi)]]>时,迭代停止,将上步转换成凸二次规划min||WiXi-xi||22+Σj=1kλ1uij+λ2(eTWi-1)]]>s.t.‑uij≤ωij≤uij根据不等式条件设计一个示性函数I_(ui)I_(ui)=0ui≤0∞ui>0]]>但该示性函数在一般情况下不可微,无法使用牛顿法,所以对示性函数进行变换,求出一个近似示性的函数,则I_(ui)=‑(1/t)ln(‑ui)已知目标函数不等式条件为‑uij≤ωij≤uij,对该条件使用对数障碍法以获取相对应的对数障碍函数Φ(Wi,ui)=-(1/t)Σj=1kln(-(-uij-ωij))-(1/t)Σj=1kln(-(ωij-uij))=-(1/t)Σj=1kln(uij+ωij)-(1/t)Σj=1kln(uij-ωij)]]>其中t>0,且t是一个近似于精度的系数,设smin为s的最小值,smin∈(0,1],μ为常数系数,μ>1,t的更新如下t=max{μmin{2kη,t},t}s≥smints<smin]]>将对数障碍函数作为约束条件代入到目标函数当中Ft(Wi,ui)=t||WiXi-xi||22+tΣj=1kλ1uij-Σj=1kln(uij+ωij)-Σj=1kln(uij-ωij)+λ2(eTWi-1)]]>对目标函数进行偏微分处理,获得对应的一阶必要条件和二阶必要条件,一阶必要条件g1=▿Wi=2tXiT(XiWi-xi)+tλ2e-2ωi1(ui12-ωi12)...2ωik(uik2-ωik2)]]>g2=▿ui=tλ1e-2ui1(ui12-ωi12)...2uik(uik2-ωik2)]]>二阶必要条件为H=t▿2||XiWi-xi||22+▿2Φ(Wi,ui)=2tXiTXi+D1D2D2D1]]>D1=diag2(ui12+ωi12)(ui12-ωi12)2...2(uik2+ωik2)(uik2-ωik2)2]]>D2=diag-4ui1ωi1(ui12-ωi12)2...-4uikωik(uik2-ωik2)2]]>记ΔWi、Δui分别为的Wi、Δui方向向量,则所求解的牛顿方程为HΔWiΔui=-g=-g1g2]]>使用SSOR方法对矩阵H进行分裂,H=C‑LU‑LUTLU为严格下三角矩阵,C是对角矩阵,设L=(C-δlu)C-12δ(2-δ)0≤δ≤2]]>则与处理矩阵为P=LTL=(C-δlu)C-1(C-δlu)Tδ(2-δ)0≤δ≤2]]>δ一般为1,则将预处理矩阵带入上步中PHΔf=‑Pg令p=PH,c=‑PgpΔf=c迭代出Wi和ui的大小,将所得的Wi、ui再次进行迭代,直至满足条件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迭代完成后将权重Wi输出,构造权重矩阵W,然后再对权重重构矩阵W进行谱嵌入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0730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