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支座自复位的抗震、减震现浇桥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5882.4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何维利;韩强;肖永铭;贾俊峰;潘可明;周晓红;桂睿;贺大朋;李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地址: | 10008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支座自复位的抗震、减震现浇桥梁,每个墩柱主要由与上、下部结构分离的双界面摇摆墩、可更换耗能装置、无粘结预应力钢索和抗剪装置组成;所述双界面摇摆墩包括混凝土墩柱和在墩柱墩底、墩顶、承台顶面处设置的局部构造措施;所述可更换耗能装置包括耗能钢筋、墩柱预埋钢筋、承台预埋钢筋、钢筋连接套筒和防屈曲钢套筒;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钢索包括:无粘结预应力钢索、固定端锚具、张拉端锚具和附属的墩底检修通道;所述抗剪装置包括抗剪锚栓、锚筋和相应钢板箍;本发明可以在地震来临时,有效限制桥梁上部结构位移,避免落梁风险;同时减少结构震害、减轻结构损伤程度,确保大震震后桥梁结构性能,使震后桥梁能够快速修复等技术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支座 复位 抗震 减震 桥梁 | ||
【主权项】:
1.无支座自复位的抗震、减震现浇桥梁,其特征在于,每个墩柱主要由与上、下部结构分离的双界面摇摆墩(1)、可更换耗能装置(2)、无粘结预应力钢索(3)和抗剪装置(4)组成;所述双界面摇摆墩(1),主要包括:在桥墩底设置可作为墩柱混凝土外模板的第一、二墩底钢板(5)、(6))、在承台顶面设置与承台(9)采用地脚螺栓(11)形成有效连接的承台顶预埋钢板(8);第一、二墩底钢板(5)、(6)是一个变径的结构,其套置在为墩底耗能装置的安装预留空间的变径阶梯墩柱底部,在墩底钢板底端固定有增加墩底局部受力面积的钢板(7),该增加墩底局部受力面积的钢板(7)与承台顶预埋钢板(8)采用间断定位焊的方式定位;另有一组限制摇摆墩柱出现扭转错动的承台加劲板(10),设置于承台顶预埋钢板(8)之上,与承台顶预埋钢板(8)贴角焊,并与第一墩底钢板(5)的底部周边相互顶紧;在混凝土墩柱(14)顶部设置对墩顶混凝土形成套箍效应的墩柱钢板箍(13)和扩散混凝土局部应力的环形钢板(12);所述可更换耗能装置,主要包括墩柱预埋钢筋(18)、承台预埋钢筋(19)、耗能钢筋(20)、防屈曲钢套筒(21)、第一、二钢筋连接套筒(22)、(23)和释放位移垫片(24);所述墩柱预埋钢筋(18)位于墩柱(14)的混凝土中,其下端由墩柱底部的变径阶梯结构的下平面引出,并通过设置有外螺纹的下端部与第一钢筋连接套筒(22)的相应内螺纹连接;所述承台预埋钢筋(19)位于承台(9)的混凝土中,其上端由承台顶部引出,并通过设置有外螺纹的上端部与第二钢筋连接套筒(23)的相应内螺纹连接;所述耗能钢筋(20)置于防屈曲钢套筒(21)中,其两端设置有外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二钢筋连接套筒(22)、(23)内螺纹连接,与墩柱预埋钢筋(18)、承台预埋钢筋(19)间设置释放位移垫片(24),并将垫片顶紧;所述耗能钢筋(20)主体采用钢棒,两端设置较中部钢棒直径大的连接端头,其上车制螺纹;所述防屈曲钢套筒(21)设置在钢棒的中部位置,起到防屈曲作用;所述无粘结预应力钢索,主要包括:无粘结预应力钢索(28)、固定端锚具(29)、张拉端锚具(30)和磁通量传感器(31);在主梁梁顶设置固定端锚具(29),在承台底板设置张拉端锚具(30),无粘结预应力钢索(28)采用单端张拉;在张拉端锚具侧预埋有磁通量传感器(31);所述抗剪装置,主要包括抗剪锚栓(33)、锚筋(34)和钢板箍(36);所述抗剪锚栓(33)在浇注承台(9)时,垂直设置在承台(9)中央,外露在承台顶预埋钢板(8)中,预留相应锚栓孔顶面一定距离;所述抗剪锚栓(33)位于承台部分内,在浇注承台时,固定连接有锚筋(34);所述钢板箍(36)在浇注墩柱(14)时,被置于墩柱底部对应抗剪锚栓位置处,钢板箍(36)罩住抗剪锚栓(33)并相互预留缝隙,钢板箍(36)下侧与承台预埋钢板(8)采用定位间断焊的连接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85882.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